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2022版课标的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跨学科教学为何如此重要
生物学是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生物界。但传统的分科课程结构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许多学校和教师还缺乏跨学科教学的意识,或者重视的程度不够,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课程之间衔接都很不够,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跨学科教学,符合核心素养理念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年,教育部提出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在初中生物中展开跨学科教学研究,旨在丰富跨学科教学的学术理论,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课程育人目标与党的教育方针的关联性。
2.实现学科内有机结合和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生物的教学是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的课程,它涉及到初中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科目。2022版课标新增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规定了具体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通过跨学科实践带动学科横向联系。
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分别是:《生物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科学》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化学》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是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生物学、科学、化学、物理四个学科提出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维度的高度相似性。这为共同促进课程协同育人奠定了基础。
3.适应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到:“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从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跨学科教学能够极大的调动初中生的兴趣、探求能力以及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地区生物教师的快速成长。
长期以来,各学科的教学大都是“闭关自守”状态,只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和研究,对学科外知识较少涉猎, 这导致教师知识面狭窄,特别是面对某些学科交叉处综合性较强的知识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这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专业形象下降。跨学科教学, 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
本次研究的创新在于首次探究我省农牧区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模式及其策略分析。希望为推动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和有效的落实生物新课程标准尽一份绵薄之力。
策略研究:
策略一、基于2022版初中生物课标中教学目标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跨学科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目标存在的缺口“就知识论知识”现象,它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1.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跨学科教学目标时,最主要的是考虑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实际需求。以及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分析来确定跨学科教学目标。
2.目标精确细致
跨学科教学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制定跨学科教学目标时往往会出现目标混乱的情况。在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时要将一节课的目标尽量的缩小结合其他学科,将这个重点目标的范围、深度、广度讲透,促进目标的达成。
3.保持目标适度的弹性
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跨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保持适度的弹性,注意将“生成”目标与“预设”目标融合起来。
策略二、基于2022版初中生物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以课标为主,在选择跨学科教学内容时要立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理清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
1.分析生物教材
主题是跨学科学习的具体的情境和任务。“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与其他6个学习主题构成了完整的生物课程内容体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2.把握科际联系 挖掘民族地区的跨学科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教学主题包括模型制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三类跨学科实践活动。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发展核心素养。同时挖掘当地的生物科学课教学资源,将知识应用于认识家乡的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主,适当处理跨学科教学内容
跨学科教学中各科教师应通力合作,同时密切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围绕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处理,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
策略三、基于2022版初中生物课标中教学过程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1.关注教法的借鉴
不同的教学过程要与不同的教学策略相适应。通过学科联姻、学习方法的融会贯通,借鉴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学方法,获得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最优化。
2.关注学法的融合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跨学科教学中强调不同学科之间学习方法的
有机融合。
策略四、基于教学评价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2022版课标中关于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提到:“教师应重视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评促学。
1.注重学生之间个性化的差异评价
跨学科教学涉及内容丰富,教师进行评价时目标要有区别,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要看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
2.注重学生自信程度的评价
坚持素养导向,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应该把关注的对象转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发现学生身上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3.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他们将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策略五、 通过教学案例如何正确认识跨学科教学?
1.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学相关需求,尝试提出跨学科实践问题。
2.根据研究问题和活动目标,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生活经验,设计研究方案。
3.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收集和记录证据,不断改进研究方案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活动目标、方案、结果、研究反思等,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如模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照片等)直观、简洁地呈现实践成果。
5.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分享实践成果。
主要目标
1.本研究主要目标是基于2022版课标设计中生物跨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及其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研究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从而说明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不仅具有理论支撑,也有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同时了解了一些农牧地区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对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2. 开阔教师跨学科教学思路、丰富跨学科教学策略、基于理论指导进行教学模式改变与创新的尝试,提升教学质量。将新的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思路应用到教学实践,引领广大一线教师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重点难点
1.重新调整教学策略:跨学科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变主导为引导,立足引导。
基于课标的跨学科,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成长。
2.重新定位教学策略:教师成为学生的“同学”,使教与学的内涵被重新演绎。
教师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课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将教材内容进行跨学科转化,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跨学科生物学科课程。
3.重新思考教学策略:重视培养生物学科的非智力因素。
生物教师在传授跨学科生物知识的同时,应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重要位置。
4.重新架构教学策略:考虑民族地区的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者应针对不同的人格差异,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