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平均数》作业设计

马伟鹏
  
信息数字化媒体号
2023年40期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87页例1平均数。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平均数有明确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学习有用的数学,对于这部分的学习不只是画个统计图、会求平均数这么简单,而是加强学生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已经积累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验和方法,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十分重视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需要,获得对平均数含义的深刻理解,感受平均数概念的本质。为后续在平均数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了解数据的随机性奠定基础。

“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是一个经过统计、比较之后得出来的量,它只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集中趋势,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所以,“平均数”概念中的“平均”二字,除具备“求和均分”的表层含义,还存在“移多补少,使之平均”的统计意义。

学情分析: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除法”和“平均分”的相关知识,对统计的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初步树立统计观念,具备一定的数据整理、分析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平均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成绩等,因此学生会很容易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做出合理的推测,但对平均数虚拟性及在统计中的作用理解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学会计算的方法,而且能够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初学时,学生可能会把”平均分“与”平均数“误作一回事,在教学时要注意比较和区别,结合具体情境加强平均数意义的学习和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具体含义,体会平均数的特征,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平均数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形成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时教学分析:

《平均数》 作为小学数学中一节经典的教学内容,在现行的各版本教材中,都介绍了“求和均分”与“移多补少”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其中“移多补少”这一方法,无论是在增进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本质的深度理解方面,还是在促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方面,都承载着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后者。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移多补少”方法,体会“移多补少”价值,增进学生对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量的“虚拟性”特征理解,从而让“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通过课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平均数的内涵,掌握了“求和均分”与“移多补少”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但还有部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平均数的统计作用产生混淆,在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时方法不够灵活。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拓展模型,感受模型应用的价值,设计了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内涵丰富的分层作业内容,借助作业检验、诊断学生所学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   【爱阅读榜样个人评选】

1.小佳和小林积极参与爱阅读榜样个人评选,下面是她们2022下半年每月的阅读量。

(1)不计算,判断小佳2022年下半年7月到12月平均每月阅读本数会(     )8本。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2)判断。

小林2022年7月到12月平均每月阅读9本书,那么他10月一定读了9本书。(    )

(3)小佳、小林、小明都是科技迷,怎样移动才能使每人的科技书同样多呢?

(4)小佳2022年下半年7月到12月平均每月阅读本数是(     )本,将上表补充完整。

(5)小林9月阅读了6本书,10月阅读了(        )本,将上表补充完整。

(6)从三人中推选一人参加爱阅读榜样个人评选,推荐(      )同学参加更合适。推荐理由:(                              )。

【设计意图:第(1)(2)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量的“虚拟性”特征理解,在具体情境中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第(3)(4)(5)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移多补少”和“求和均分”的活学活用,加强对求平均数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第(6)题体现了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合理的推理能力,避免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综合性作业  【爱阅读书香班级】

2.四(1)班第一层书架里有41本书,第二层书架里有43本书,第三层书架里有47本书,学校又买来了16本书,怎样分才能使每层书的数量相等?

3.学校开展课本剧比赛,几位评委给四(1)班和四(2)班的打分情况如下(单位:分)

请你按照计算平均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余下数的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四(1)班和四(2)班最后的得分,并说说哪班在这次课本剧比赛中获胜。

【设计意图:第2题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更深层次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3题体现了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实际中平均数往往容易受两极数据影响的特点。因此,总是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这样就更合理了。】

实践性作业【学以致用】

4.周琳在阅读关于环境保护书籍时了解到生活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于是想调查一下周围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情况。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加入期中吗?欢迎你也成为小小调查员!

(1)调查自己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情况,并完成下表。

(2)算一算自己家庭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如果除不尽,可以保留整数)

(3)推算一下你们家一个星期、一个月乃至一年可能会产生多少垃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题体现了统计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收集真实的数据时用到了科学课上学习的垃圾分类知识,对家庭生活产生的垃圾进行科学整理,尝试合理运用各种数据说话,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不断培养数据意识,从而培养逐渐提高用统计思维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