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分子与细胞》课程为例

杜玉婷
  
信息数字化媒体号
2023年40期
武汉光谷未来学校43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然而,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定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借助强烈的学习动机的驱使,进而开展自主探索,并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法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探究欲望不强等问题,极大地凸显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生物;应用

引言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切实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1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价值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在不断完善,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通过自主体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认知、拓展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的行为都是兴趣使然,倘若学生对某一方面感兴趣,那么他们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其中.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仅仅作为辅导者加入其中,为学生排忧解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生物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提高。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结合教师所提供的任务,对教材以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在这之后,学生又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探索中,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生物知识的变化以及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对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2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设定趣味性任务,激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生而言亦是如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进程中,乐此不疲,兴味盎然。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手段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情,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在任务中注入趣味元素,从而吸引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在不经意间完成新知的探究,而且印象深刻,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有效建构。

2.2注重个体差异,落实任务驱动过程

“教学过程重实践”是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之一,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生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共同执行任务。经过科学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解决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同时在任务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指导有问题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学中,首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完成任务清单一:①阅读实验步骤,大致画出实验流程。②写出自己预习中不明白的部分。课堂上,各小组成员汇报预习成果,交流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学生不能处理的由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因材施教。学生到实验室后,完成任务清单二:①对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表观的异同,检验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②验证果糖是否是还原性糖?③尝试将花生种子的切片换成花生种子匀浆,检验苏丹Ⅲ染液能否将其染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针对每组同学所做实验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直观认识各种检测方法并培养其动手能力,组内学生再分组分别做不同实验,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培养合作能力。

2.3设定合作式任务,引导彼此互助

在生物课堂上为学生设定了任务后,教师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任务,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更久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任务,同时,有些任务的难度较大,学生也很难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为学生设定合作任务,组织学生与同伴进行共同探究,以便每个学生在各司其职中,加速任务完成的效率。

2.4运用多元手段,确保任务驱动评价

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拥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多的时间设计课程任务,课时压力大,挑战性强。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授方式,短期内做出改变有些困难。在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就要进行效果测评。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物学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创立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式尤为重要,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互评等。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课前,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查阅酵母菌的相关资料,了解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学生在完成查阅任务后可以对本次学习情况做出自我评价,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互相评价。

结语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生物教学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然而,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燕飞.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生物教学,2020(33):29-30.

[2]杨坤.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4):75-7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