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

——以教学实践为例

陈桢舟
  
信息数字化媒体号
2023年40期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合理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要求与期许。合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对当前学生学习体验的有效丰富,更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升级,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结合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落实,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水平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之间的融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去展开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同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去展开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与了解。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新时期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选择,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也能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支持。

(二)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历史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去助力学生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应用,也能够助力学生对传统文明所涉及的人文历史有一个充分认识,以此为基础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写作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之间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去充分地感受和体会周边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学生搜集完相关的素材之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讨论与分享,帮助学生明确不同资源所能够对应的写作主题与方向,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

(二)教材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也应当加强对教学材料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教材去合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预习的方向。“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初步了解,我们对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神话故事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地搜集和获取相关的资源素材,同时以整理成文字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在进行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神话故事的生命力与价值,更好的加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应当围绕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去展开。合理地设置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的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谚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去展开设计。谚语作为古时候人们基于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语言瑰宝,其本身具有言简意赅的鲜明特色。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类的气象性谚语,抑或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具有一定道理启示的谚语,它们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而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喜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补充教学,往往就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需首先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要坚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教材内容的应用也需要以乡土资源为补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坚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课本作为教学活动根基的这一原则丝毫不能动摇。以教材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补充,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二)注重多方的支持与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责任,同时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必将有一天会从我们的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所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弘扬,就是坚守这个民族魂魄与根基的重要选择。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部分也应当予以充分的认可与支持。

结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合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与意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契机,更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情结。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未来进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施晓敏.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23):2.

[2] 王俊丽.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

[3] 胡洪伦.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研究[J]. 文学少年, 2020, 000(029):P.1-1.

[4] 王婧雅. 传统文化背景下字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 新课程:小学, 2016(9):1.

[5] 妥丽芳.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分析[J]. 文渊(高中版), 2021(1):0092-0092.

[6] 罗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 中小学班主任, 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