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重视儿童教育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儿童阶段是人成长发育的初始阶段,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对未来个人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家庭环境是儿童最先接触到的外界环境,家庭教育环境水平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及稳定程度。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析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家长开展正确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儿童心理健康;影响
前言:儿童是我国发展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继力量,当下,随着我国社会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儿童教育方式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加之我国独生子女比例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影响,使得儿童心理问题较之以往明显增加。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大大降低儿童心理问题出现几率,因此,家长需采取有效措施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教育,以促进儿童茁壮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长时间保持正常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良好运作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并为对儿童心理发展予以相应重视,往往将儿童不合常理的表现归为“叛逆期”,使得儿童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严重阻碍儿童发展。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1]。
首先,家庭环境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氛围是儿童产生愉快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儿童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在这种情绪支撑下儿童能够顺利进行各项活动。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对亲子间亲密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且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家长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儿童能够有效提升亲子间亲密程度,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儿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能够更加容易获得愉悦情绪,反之,家庭氛围严肃消沉则容易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家长教育思维方式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儿童成长发展影响较大。父母在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时需先做好榜样,当自身出现不足时需及时调整心态及教育思维方式,以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充足条件。
之后,儿童个性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与主体性,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等各项权利,做到家庭民主。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让自己与孩子处于平等地位,以防止不平等的家庭氛围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最后,家长文化水平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长文化水平影响着家长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看待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家庭教育。
2.家长开展正确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2.1搭建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良好关系是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而家庭和谐的核心之处在于父母。因此,为正确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应努力搭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儿童在潜移默化影响下心理能够健康发展[2]。一方面,家长应构建民主化的家庭作风。儿童虽然年龄较小,但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打造民主的家庭作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仅是儿童的长辈,更是儿童的朋友,在于儿童相处过程中切忌将社会角色带入家庭教育之中,学会尊重儿童,从儿童角度出发理解儿童所想,万不能以自己主观意志干预儿童发展。当家庭内部出现矛盾时应尽量选择和平的解决方式,心平气和处理矛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出现粗暴、武力解决问题的行为。另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情绪,为儿童心理发展营造乐观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儿童能够以积极态度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孩子感觉到家是温馨的港湾,是依靠。此外,家长在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丰富儿童文化知识,借助优秀文化助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为子女营造“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似乎绝大部分家长的心愿,他们尽自己所能减少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遇见的挫折,让儿童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但这中教育方式在极大程度上会导致儿童无法承受挫折,一旦其成长过程中出现小小挫折就会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理一些挫折,则会提升儿童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今后成长发展过程中能够不被挫折打到。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学会适当放手,对儿童进行适宜的挫折教育,以培养儿童心理承受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助推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2.2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儿童人格与权力,搭建亲子间平等亲密的关系,以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物质支持,更要为孩子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尊重孩子喜好,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3]。例如,儿童在学校拿回手工作业,到家后兴致勃勃地与父母分享自己手工作业创作想法,这时父母应以积极态度回应儿童所说所讲,切忌出现敷衍态度。在儿童表述其想法时,父母要适时给予回应与支持,以增强儿童自信心。其次,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既要符合儿童个性特点,又要将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父母要分阶段提出对孩子的期望,如果孩子希望长大要做一名医生,那么家长可以将医生作为长远目标,将现阶段期望目标设置为锻炼儿童动手能力。为实现现阶段目标,家长则应依托德智体美各方面对儿童提出要求,儿童实现要求后家长要给予鼓励及适当奖励,并将父母的关心、呵护渗透其中,以使儿童从父母美好期望中汲取力量,不断向上,进而助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然后,家长要不断学习,转变自身教育方式,提升个人素质。现下,互联网技术已渗入至千家万户之中,家长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搜寻观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视频,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学习视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并将其应用至实际教育中,以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同时,家长还应积极与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家长的育儿经验。此外,家长还可以加强与学校教师之间沟通会交流,积极与教师了解儿童在校表现情况、情绪状态,一旦发现儿童情绪不稳定时需立即与教师沟通,询问教师儿童在校是否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了解儿童情绪波动原因,并及时对儿童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2.3多方联合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心理健康情况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水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受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如若家长心理存在着问题,则极易导致子女心理出现问题。因此,政府、学校及社会也可以多方联合,开展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项目。如,可以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每周三、周五、周六、周日开放,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路径,还可以联合高校、心理机构及社会服务人员等成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另外,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基层政府邀请心理专家深入社区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政府还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联合当地三甲医院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咨询公众号,家长可以在公众号上咨询自身心理问题或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够进行心理资源活动,以为家长提供便捷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与儿童之间互动交流搭建平台,并加强对家长儿童心理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养观念及科学教养方式。
2.4改善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
特殊儿童是由于先天性原因在生理或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如何对特殊儿童群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为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心理能够正常发展,家长在实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考虑孩子的特殊性,选取较为适宜的方式开展教育。首先,家长需理性接受孩子的特殊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特殊儿童群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进行充分认识,逐步引导特殊儿童群体接受基本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鼓励帮助孩子学会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帮助孩子,助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育孩子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从根源防治孩子出现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品质,引导孩子逐步树立自信、坚强、勇敢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需明确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一个过程,因此,需保障家庭教育的时长性、反复性与长期性。除此之外,家庭内部成员需形成教育合力,对特殊儿童群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激励方式为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有效教育。
其次,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利用期待效应对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家庭教育,发掘特殊儿童群体的内心潜能。特殊儿童群体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存在各种缺陷,使得其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为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需着重关注特殊儿童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孩子成长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从培育儿童生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助力儿童养成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状态,逐步帮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技巧。与此同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还应注重提升自身知识素养与教育能力,拓宽自身知识视野,切实发挥自我教育的积极效用,借助期待效应不断发掘儿童内心潜能。家长可以学习教育技巧,并将其运用至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之中,以儿童身心发展实际特征为出发点,牢牢抓住儿童成长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助力儿童制定长期与短期发展目标,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引导儿童树立明确的成长目标,借此促进儿童自觉主动地发展与进步。
最后,家长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依照特殊儿童实际情况适当拓宽儿童活动空间,切实增强其自理能力与人机交往能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够过分溺爱孩子,而要进行适当放手,给予儿童自主生活、发展空间。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顾名思义是指在儿童异常发展的初始阶段或早期进行治疗、教育与训练,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对儿童成长、发展得到影响,切实提升特殊儿童自主生活能力与健康与健康水平。特殊儿童发展早期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特殊儿童成长发展十分迅速,其大脑在这一阶段可塑性也较强。家长的早期干预既能够实现对特殊儿童素质的有效发展,又能够对第二缺陷的出现与发展进行有效防止。在提升特殊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家长需注重培育儿童人际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胆怯、畏惧的心理,诱导特殊儿童主动参与至社会生活之中,让儿童在社会生活大环境下不断增强自身社会生活能力。另外,家长还需注重培养儿童劳动意识,帮助儿童掌握一些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为特殊儿童今后生存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还需注重言传身教,与所属社区、学校进行联合,打造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较差,独立性较弱,这也使得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充满特殊性,这就需要家长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对孩子保持充足的耐心,以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环境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助力儿童茁壮成长,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应努力为儿童搭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政府、学校等各方面应提升对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多方联合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庭解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以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好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浦芳.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03):485-485.
[2]李宝丽.浅析家庭教育不当对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J].试题与研究,2021(07):128-129.
[3]吴斌,谢晓敏.家庭教育不当对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J].学苑教育,2020(1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