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
摘要:从当前的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已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正在向落实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稳步迈进。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依托其优势,从而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坚决避免规模性反贫的发生。而农产品的出售便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议题,本文从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为切入点,阐述其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
关键词: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乡村振兴;
一、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一)吉林省农产品贸易额现状
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相关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32.5亿元,占全省外贸总额(不含对朝鲜数据)的10.8%,同比增长22.9%。其中,出口额23亿元,增长22%,进口额9.5亿元,同比增长25.4%。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对亚洲农产品出口额15.2亿元,增长12.4%,占比66%;对欧洲农产品出口额5.6亿元,增长83.7%,占比24.3%。到了2021年,吉林省商务厅发布相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115.9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进口额70.5亿元,同比增长80.6%,高于全省外贸进口增速50.9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口比重稳步提升。总体来说,虽然近几年疫情肆虐,使得国际贸易的大环境十分严峻,而我国的贸易及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吉林省农产品的外销贸易额依旧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说明其对提升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吉林省农产品主要出口种类
吉林省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黑土地、森林、山脉等。尽管如此,其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粮食、鲜果和肉类等。占比较少的还有坚果和药材等等。2016年,据长春海关部门作出的数据分析,吉林省外销肉类约6502万元,同比下降7.2%;外销蔬菜类约21572万元,同比下降28.5%;粮食类约657万元,同比下降372%;大豆类16955万元,同比下降5.9%。在今年的1—8月,长春海关部门同样作出分析,数据表明:松茸、大米、松子等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松茸外销贸易额同比增长8%。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吉林省农产品众多,但由于其品牌打造跟不上、海外市场的知名度较低、省内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单一等等,从而导致吉林省农产品缺乏特色和附加值,因此在海外市场中竞争力不高。
(三)吉林省农产品主要海外市场分布
在吉林省农产品多达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市场中,最主要的出口目标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前者占总体出口量的50%以上,而后者约为33%。综合来看,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虽然亚洲市场的份额出现一定降幅,但欧洲、北美的出口额却呈现较为突出的增长趋势,海外市场的结构较之前更为全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8月,吉林省沿边开放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凭借日益完善的陆、空综合物流网络,外贸产业链更趋完整,贸易伙伴扩及新西兰、俄罗斯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从今往后,吉林省农产品外销的最主要目标地区仍旧为亚洲市场,但出口贸易额会在一定幅度内下降。与此同时,欧美地区对于吉林省农产品的进口意向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吉林省农产品外销的优势
(一)较高的农产品的附加值
产品附加值是指通过智力劳动(包括技术、知识产权 、管理经验等)、人工加工、设备加工、流通营销等创造的超过原辅材料的价值的增加值,生产环节创造的价值与流通环节创造的价值皆为产品附加值的一部分。吉林省是重工业之乡,在产品加工方面非常有优势。自1985年以来,吉林省在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地方产业结构的局部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吉林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每次产业结构的局部调整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2003年末,吉林省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吉林省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都十分丰富,为发展可再生资源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推进,将吉林省农产品进行加工,向其他省份借鉴一些经验,研究包装和品牌推广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适当调整产品质量和规格,可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日益完善的对外交通网络
据长春海关网电 近日,在长春兴隆铁路口岸,装箱、固定、施封……工人们正有序地将一批新产品装进集装箱,几天后,这些集装箱将搭乘中欧班列(长满欧)发运,历时25天抵达欧洲腹地,推动更多“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世界。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长满欧、长珲欧、长春-汉堡)承运货物品类继续扩大。珲春作为吉林省唯一对俄铁路口岸,2021年,珲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00万吨,进出境中俄货运班列1928列,较2020年同比分别增长11%和8%,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中欧班列稳定运行,推进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模式。由此可见,吉林省的对外交通网络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并且在政府的牵头下不断发展完善。在成熟的铁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大力发展吉林省农产品外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
作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自古以来就坐拥享誉世界的黑土带核心区。不仅松花江从这里穿过,还有长白山孕育的纯净水源潺潺流入,具有稳定的灌溉资源。除此之外,吉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吉林省盛产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梁以及温带瓜果蔬菜等。而且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赦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上,吉林省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21年,吉林省落实国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编制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合推进、分期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内实施农田土地平整、有机肥播撒及田间机耕路、灌排渠道、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三、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外销存在的问题
(一)海外市场分布不均
从前面提到过的吉林省农产品外销贸易额和流向的国际市场可以看出,吉林省农产品主要是向亚洲和欧洲出售。虽然这其中蕴含着许多较为复杂的原因,比如气候,文化和口味喜好等等,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吉林省农产品外销的海外市场分布结构本就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因为在这些依赖性较强的地区中,吉林省农产品外销的主要分布国家也是非常单一和集中的,比如日本,韩国,俄罗斯等等。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外贸影响是非常大的,吉林省农产品的外销市场如此单一的话,势必会深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长此以往,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会越来越缺乏稳定性。最终会使农产品出口的风险提升,自然也会对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缺乏品牌意识
虽然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如此庞大的国际市场,想要拥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打造具有知名度的品牌,这样才能站得住脚,才能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但吉林省出口的农产品多以小型企业生产为主,规模较小,而且能出售的农产品较为零散,非常碎片化,难以统一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出口产品的质量参差不一,很难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阻碍农产品的持续性出口。
(三)出口流程未形成完整体系
出口贸易是一项包含许多方面的国际交易活动。首先,商家要对地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法律法规、人文环境等等。做好了准备工作才能设计出自己的特色产品,生产产品时要对接国际标准,确保严格的品控,进行规范化生产活动。而品控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还有对其的检测和检验。例如,在出口水果时,需要对果实的大小、颜色、甜度、营养成分等进行严格把控。由于吉林省农产品外销的企业规模小、较为分散,且没有较为统一的生产标准,很难实现一体化。除此之外,物流运输也是外贸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农产品是易腐品,需要在短时间内送达目的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同时,还需要选择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吉林省目前的国际物流公司主要是用作国际快递,而承运农产品运输的比较少。由此可见,成功地进行国际贸易需要一套成熟的产业链,但吉林省在出口方面还未形成这样的产业链。
四、结语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互联网平台不断迅猛发展,国际外贸电商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趋势。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吉林省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升级销售方式,塑造全新的产业链。这样才能使资源良好地利用起来,实现传统农业在新时代的转型,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袁赫祥,赵云双.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26):45-47.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0.26.024.
[2]王月,赵红娟.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2):73-74.DOI:10.16457/j.cnki.hbhjjlw.2018.02.049.
[3]陈钰仁.从农产品贸易发展探索乡村振兴之路[J].农村实用技术,2023(07):44-45.
本论文为吉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创项目“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外宣翻译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101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