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河套灌区五原县义长灌域引黄灌溉推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认识

孙丹凤
  
信息数字化媒体号
2023年4期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150000

摘要:针对河套灌区五原县义长灌域引黄灌溉推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建议。

关键词:总量控制、定额、工程、管理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方针和水利部提出的“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的八字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水利部根据新时期要求,提出的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发展机制的新思路,是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在灌溉用水管理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同时,强化取水许可管理,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科学配置水资源,提高利用率,也是河套灌区灌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我对河套灌区五原县义长灌域推行引黄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灌溉定额的内涵

灌溉定额,分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

2.灌溉定额的影响因素

灌溉定额的影响因素很多,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区分为基本因素、硬影响因素以及软影响因素。

2.1基本因素是固有的影响因素,基本上没有选择或改变的余地。例如作物种类,在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不能因灌溉用水量的差别把小麦改为玉米,因此作物种类是一个基本因素;地域也是一个基本因素,因为各地的降水条件不同、水资源基本条件也不同,而且无法改变。

2.2硬影响因素和软影响因素一般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影响因素。例如灌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灌溉定额,如,井灌、井渠双灌和土渠输水灌溉,它们的灌溉定额是有很大的不同。工程条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管理水平同样影响灌溉用水量,但改善管理的投入不大,而且管理水平上也不应该有大的差异,故列入软影响因素,即在统一的管理水平上考虑其影响。

3、推行灌溉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五原县义长灌域内近十年来主要农作物是葵花、玉米和葫芦。葵花的播种期相对较晚,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生长期只有90天,秋浇距播种期间隔时间较长,为了确保播种期的墒情,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春灌。大部分葵花在生长期不再浇水。种玉米和葫芦的土地,一般是上年秋浇过的土地,生长期一般浇3次水和1次水。五原县义长灌域的灌溉制度主要是春灌、秋浇和青苗灌溉,正常年份引5轮水灌溉。现年引黄用水量约45亿m³;从2013年开始每年开展玉米和葫芦的净灌溉定额的测试工作,这两种作物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m³,葫芦25m³。

3.2灌溉方式。目前五原县义长灌域的灌溉方式以土渠输水为主,灌溉水利用率偏低,因黄35千克/立方米,是长江平均含沙量的30倍,所以全部改造为管道输水灌溉难度很大。另外,义长灌域的春灌和秋浇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需水外,因受耕地盐碱化的威胁,还考虑灌溉水量淋洗盐分的附加用水需求。所以,毛灌溉定额330m³左右,净定额110m³。

3.3工程条件。五原县义长灌域的引黄渠道灌溉工程分公管和群管部分,有公管部分六条干渠和四条干沟。现义长灌域灌溉面积280万亩,占河套灌区灌溉面积32%。目前,灌域内还有部分公管渠道没有衬砌,由于多年未清淤存在不同程度淤积现象,部分渠道不能满足供水的需求,行水时间长、用水效率低下,灌域内灌溉硬件很难保证高效合理推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

3.4灌溉运行管理。现行的灌溉管理是比较规范和科学的,但科技水平还停留在10年前,水位观测和水量调度信息平台已建立并运行良好,但是测流量水外业技术和内业数据处理信息平台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投入使用的平台。

4.推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4.1结合五原县义长灌域实际,确定灌域内作物灌溉定额。灌域内选择种植面积大于10%的作物:玉米17.1%,花葵59.9%,葫芦13%,其它作物种植面积均少于10%,作为典型作物,根据种植方式、灌水方式及土壤结构的特点选择典型渠道和典型田块,采用灌前灌后取土测土壤含水率的方法,计算作物的灌溉定额。

4.2提升排水能力,增加土壤排盐排碱能力。灌域内春灌和秋浇的作用是保墒和降盐降碱作用,如排水能力增强就能够加速排盐排碱的能力,春灌和秋浇定额可以降低。

4.3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工程条件。结合五原县义长灌域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3.1积极探讨节水项目投资,推进节水项目的实施。积极争取节水改造项目,灌域内渠道衬砌、配套设施在部分公管干渠、支渠,近年国家相关农田规划配套上,改造了部分田间的斗、农渠上的衬砌,突显了节水改造工程在农村实用性,田间大闸套小闸,用多少水灌多少水,避免水漫梁浪费现象。探讨多渠道融资长效机制,在干、支渠渠道淤积地段,是否采取国家拿一点,地方政府匹配一点,受益村社投工投劳方式解决此项问题。或因工程的紧迫性,能否打破传统的项目申报程序,缩短项目的审批时间,由受益单位先行垫付一部分资金,然后在上级单位核准工程量的前提下逐步给予解决,加大节水项目投资,推进节水项目的实施。

4.3.2注重水利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的养护,减少跑冒滴漏损失。引黄渠道地面灌溉过程中,通过渠侧、渠底和水工建筑物的各种漏洞、裂隙所渗漏而损失掉的水量极为严重,所以,在争取节水工程项目的同时,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加大工程养护的监督考核力度,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养护管理制度和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护人员的职责和范围,把养护的数量、质量与职工的工资奖金挂起钩来,从而提高职工自我养护的积极性,推动管养分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4.4规范灌溉运行管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4.4.1完善灌溉管理制度。制度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方针和水利部提出的“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的八字方针;强化义长灌域取水许可管理,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进一步加强灌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科学配置水资源,提高利用率,保障重点领域,确保供排水工作安全高效运行,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4.2强化灌溉用水计划管理。 管理局、管理所根据实际需水情况和上级下达的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和调度预案,编制五原义长灌域(所)用水计划、调度预案和安排意见,实行总量控制。用水计划按时间分为:年度用水计划、阶段用水计划(6月份前、7-9月份、10月1日后)、逐月用水计划和五日用水计划。用水计划按渠道分为:群管直口渠用水计划和国管渠道用水计划,国管渠道用水计划是由群管直口渠用水计划汇总而得。用水计划按程序不同分为:用水计划和配水计划。

4.4.3加强测流量水规范化管理。量水点要配备专门的、符合规范要求的量水设施、量水设备和量测技术人员;量水外业信息记录要规范,平衡、决算资料要齐全;量水设备和仪器精度均保持在规范和标准允许范围;测流量水资料要有互测共签,签字认可手续齐全。

4.4.4提高义长灌域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现行运行管理水平距现代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测流量水和量水信息汇总,建议加速探讨适合引黄灌区的自动化测流量水设施;加快建设测流量水资料整编汇总平台;推进完善延伸水量调度信息平台等。

总之,推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从其影响因素入手,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小步快走,逐步实现规范化建设现代化灌区。

作者简介:

孙丹凤(1977.3.28),水利中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乡镇国家农田规划开发、农业示范园建设、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等工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