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2月来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和中医组(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①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常规组(77.5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中医组在口苦、胃脘胀痛、便溏方面的症状积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能促进症状改善,取得更满意疗效。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疗法以促胃肠动力、抑胃酸分泌等为主,但长期服用可能存在较高的副作用风险。近年来由于中医疗法的推广,使越来越多医者将中医汤剂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取得不错效果。本研究针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予与分析,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②未合并胃器质性病变;③对研究内容知情充分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道肿瘤、胆囊结石等病变者;②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病变者;期间因并发症或依从性问题中途脱落者。
按上述标准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来诊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观察。采取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9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5:24,平均年龄24-65(43.29±5.04)岁,平均病程2-6(4.05±1.23)月。中医组男女比为26:23,平均年龄25-65(43.65±5.29)岁,平均病程2-7(4.19±1.07)月。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内容上报伦理委员会审核可行。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即予莫沙必利胶囊口服治疗,口服剂量为5mg/次×3次/d。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组成为:法半夏、黄芩15g,潞党参20g,黄连及生甘草各5g,干姜10g,大枣10g;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若嗳气不止加代赭石15g,脾虚湿重者加炒白术和茯苓各10g,肝郁者加枳壳12g。每日水煎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注意在餐后2h服用。连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
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估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2]予以疗效评估,以用药后体征转好,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症状及体征在用药后有所改善,症状评分下降50%视为好转;用药前后主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为无效。总有效=治愈+好转。
②中医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症状评分,以口苦、胃脘胀痛、便溏为主症,均采取四级分级计分法,计0、2、4、6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予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组间疗效对比
计算可知,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常规组水平,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2.2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组间对比
读表2可知,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中医组在口苦、胃脘胀痛、便溏方面的症状积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胃脘痛范畴,外邪入侵、情志失调、湿热中阻诱发脾胃失降致病。半夏泻心汤最早可追溯至张仲景《伤寒论》,方药中半夏为君药,具和胃散结、降逆之功效,黄芩、黄连为臣药,行清降散寒、温脾养元之功,党参、大枣、甘草为佐,补脾和胃。诸药共用可行扶正和中、降逆调和、和胃健脾之功效。在此基础上予以辨证加减,更好确保方药应用的对症,促进疗效改善。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胃动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能降低胃肠敏感阈值、降低胃黏膜大细胞水平,促进胃肠功能的好转。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中医组,较西药治疗的常规组有更高治疗有效率和更低的症状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且可促进口苦及胃脘胀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丹妮.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评价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8):1270-1271.
[2]仝建松.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3):84-86.
[3]甘丽华,杨坤,郭超峰.半夏泻心汤类方的方证释义与现代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11):82-86.
作者简介:周冲芳(1979-09-),男,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妇科及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