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课堂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案例教学
【背景介绍】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日益密切。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爱国主义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包含人文要素,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挖掘其中隐含的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种情怀要根植学生的内心,就需要让学生感受、理解、并学会迁移。笔者从以下自己在教学案例中的进行的家国情怀教学活动为例,分析与反思如何有效地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案例一】大单元视域下的“家国情怀”教育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活动。本单元是小学语文阶段第一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落实其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我在本单元教学中,从单元导读课时就注意创设“读爱国美文,抒爱国情怀,做爱国少年”单位主题教学情境。在布置单元预习任务单时,我让学生绘制“爱国英雄榜”,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与思考。
在《古诗三首》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凸显人文主题,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情怀。《出塞》中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在不断地诵读中体会诗意。《凉州词》名家示范诵读,配以磅礴的战争场面视频,学生从不断地模仿中读出豪迈,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精读课文,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当时社会背景的影视资料,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用谈话作为导入,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同学们每天早早到校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生谈谈执自己的看法。
《梅兰芳蓄须》是略读课文,侧重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则是现代诗,侧重感受延安精神,并学习像诗人一样诉说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内涵,并在班级举办“读诗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诗歌的内容。
【分析与反思】
在单元教学大情境下设计有意义的、开放的、真实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将家国情怀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语文课堂。
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精神的蓬勃发展,同时,挖掘家国情怀的内涵,力求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实现“文以载道”,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用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贯穿整个单元的语文教学,从点到面的培养学习的氛围。
【案例二】跨学科融合的“家国情怀”教学尝试
跨学科融合的“家国情怀”培养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尝试Steam创新教学的模式。
比如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我在教学《升国旗》一课的过程中,文本生动描写了孩子们面对升国旗这一庄严时刻的表现,尊敬、热爱的思想情感表露无遗。结合文本内容,我尝试延伸《道德与法治》和《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针对低学段学生引入“开国大典”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回顾新中国成立历史的过程,并逐步引导,最后让学生明白国旗的特殊含义,并动手制作国旗。
【分析与反思】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类型强调知识跨界,从多方面去体现课程的综合化、实践化。在语文课堂,借助跨学科的手段,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荣誉和象征,是不容玷污的,以此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本身就与德育教育密切相关。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尤其是低学段的家国情怀培养,借助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灵种下爱国的种子。
【案例三】对话教学让“家国情怀”根植内心
五年级第四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家国情怀。《示儿》中陆游盼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与期望;《圆明园的毁灭》中铭记历史,激发民族使命感,最后的习作练习“二十年后的家乡”,展望家乡的美好前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展开单元教学。
选取本单元的教学片断。如《古诗三首》尝试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设置学习任务:这首诗在什么样的特定环境、特定地点、对谁说了什么样的话,为什么这么说,他的期盼是什么?围绕语言实践活动,从“以文解文”反复朗读,理解诗意;到“以心通心”,参阅资料知人论世,探究语言动机;最后“以言表言”,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意思。
再比如:本节作文课在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的旧照,再搜集一些家乡的新貌照片。课堂伊始,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你觉得自己家乡有什么样的变化?”大家相互传看小组成员的照片,记录家乡变化的多个方面,并派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列举出来。
【分析与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案例中,《古诗三首》我通过语言现象,寻找语用规律——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言说,从学生活动视角设计,围绕核心学习任务展开学习,在探究式的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写作课中,我通过学生的课前收集资料,辅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亲切、熟悉、生动可感的写作氛围,从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之后写作点评中,引导学生明白国与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立志高远,树立崇高理想,祖国的建设,家乡的美好未来在每一位学生的肩上。
【总结】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是凝聚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富强进步的肯定,展现了自身对祖国的美好展望,体现出自身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爱国情怀,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力军,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华.大单元视域下的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教学——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1(20):20
[2]罗欣欣.以小学语文文本为依托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吉林教育,20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