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罗建寅
  
格调·教育创新
2022年12期
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安徽 黄山245000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笔者通过对黄山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开展专项调研,认真梳理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育人理念、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评价过程体现公平公正等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改革,教育公平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提出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分值原则上控制在满分20分,其结果以分数或以等级呈现,直接纳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改革方案。根据《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黄山市使用“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实施新综合素质评价。

一、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意义的思考

1.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2]。

2.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评价观念。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用分数给学生排队、“贴标签”,这种片面的评价导向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学生的兴趣爱好被无情抑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综合素质评价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有利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学校、社会、家长形成“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念。

3.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综合素质评价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强调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分析

1.综合素质评价还没有引起学校足够重视。统计数据显示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四个维度录入率比较低。有的学生除了学业水平外其他四个维度基本空白,直接反映了个别学校还没有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考试成绩,思想观念还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致使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

2.班主任工作繁杂压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个学期为一个周期,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评价。五个维度除了学业水平由班主任或学校管理员统一导入,其他四个维度由学生录入参加各类活动的写实记录。班主任平时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指导学生及时登录皖教云平台,在学生个人空间“成长记录系统”把参加活动的实证材料和获奖证书录入对应的维度。学期结束前班主任要要导入学生成绩、违纪违规等信息,对学生上传的实证材料进行遴选、审核、公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班主任平时工作本来就任务繁重,综合素质评价给班主任又带来不少压力。

3.农村初中学生规模小,缺少艺体类专业教师。2021年秋季入学时,黄山市有59所农村初中学校,其中初一新生人数超过100人的只有5所,40人以下的有38所,不到10人的有6所。近年来许多进城务工的父母也让孩子“进城”上学,导致农村学校学生人数严重下降。学生少决定了教师就少,农村初中一个老师教两到三门课成为普遍现象,而艺体类专业教师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黄山市歙县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了5个“学区合作型”义务教育集团,将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组成学区进行统筹,通过多校协同、共享优质资源进行合作办学;组建4个“紧密一体型”义务教育集团,初中部学生实行寄宿制,集中于集团总校办学 [3] 。这种办学模式为解决农村初中学校“超编缺人”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初中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

学校要按照五大框架指标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细化评价范围和二级指标,因地制宜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开展素质教育搭建活动平台。

1.注重德育实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国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有效方式,例如屯溪四中围绕“爱党爱国、热爱劳动、热爱家乡、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等主题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在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时安排学生在国旗下发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每年“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学校要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当地革命先烈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唱响“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主旋律,让学生在参与团队集体活动中受教育、明事理,自觉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黄山市加快“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教育信息化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县域优质均衡发展,政策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村学校的教师还能享受乡村补贴,教学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全市开展“学陶师陶研陶做陶”活动和“推门听课”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通过安排城区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交流支教、教学研讨等活动,使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促进身心健康。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并把检测结果录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一些学校通过举办学生运动会、校园体育节、阳光体育大课间、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活动,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热爱体育运动。如黟县碧阳初中2022年秋季运动会通过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趣味运动和田径比赛,展示该校“双减”成果和学生自信阳光、意气风发、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加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方法,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坚信党和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勇敢面对疫情,不恐慌不害怕。在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时,学校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此外,学校还要开展安全用电、安全出行、食品卫生、防火、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防范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提升艺术素养。学校要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和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接受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绘画、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艺术爱好、提升艺术素养。例如屯溪六中举办的“魅力校园·青春飞扬”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歌曲联唱、舞蹈串烧、器乐重奏、歌曲串烧、配乐朗诵、民乐联奏等近20个节目,各有特色、异彩纷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华美盛宴;“庆元旦·迎新春”学生书画展百幅学生优秀书画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2022年由中共黄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和旅游局、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全市师生带来一季戏曲盛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5.建设实践基地。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切实可行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黄山市评选出2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示范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例如屯溪五中成立悦读社团,组织学生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悦读黄山·书香徽州”红色经典现场诵读会,将红色经典阅读与缅怀“徽州英烈”研学活动有效结合,拓展从阅读到实践的深度,在跨学科学习中引领师生在诵读和聆听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二是非遗文化基地。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4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58人。学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选择一些非遗文化基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研究性学习,继承和发扬非遗传承人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工匠精神。

三是劳动生产基地。学校可以与周边农村的村委会联系共建劳动生产基地,组织学生体验种植蔬菜瓜果、采摘茶叶等生产实践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成立各类文艺社团、体育爱好、课外兴趣小组等等,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开展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安排老师指导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小创作、小发明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技素养,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四、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新时代的教育不能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落实“双减”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课程改革,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规范评价过程体现公平公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石。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中考试卷全省统一命题、市教育局统一阅卷,体育成绩由学生到操场上现场竞技、当场亮分,理化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操作当场评分,其客观性、公正性毋庸置疑。而综合素质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公正性容易受到群众的质疑。因此综合素质评价要做到评价方案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规范,评价数据真实有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4]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文件

[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3]关于印发《歙县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4]《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