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摘要: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雷锋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
雷锋在中国家喻户晓,是中国人民高度认可的具有共产主义高尚人格的道德楷模和符号。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雷锋精神包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和美德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雷锋精神的深邃内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1.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和不竭动力,能够使人进发激情,激发人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进而提升人的各种能力。大学生正处于确立理想、树立信念的关键时期,处于人生规划的转折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未来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整体上是积极正面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外来文化及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观念,开始追求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社会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日渐淡薄,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不怕艰难困苦、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雷锋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雷锋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自己穿的衣服和袜子反复缝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于国家建设和捐献给最需要的人。
4.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雷锋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不求回报的利他精神。发扬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精神。
三、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1.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一是通过校园展板、广播、校报对雷锋精神进行宣传,营造校园软环境宣传氛围;二是通过雷锋纪念日,开展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三是通过路牌名称、道路名称、校园教学楼名称、时代英雄雕塑设置等方面取材与雷锋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处处感受雷锋精神。
2.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对雷锋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将雷锋故事以及雷锋精神编入教材。讲述雷锋无私奉献、感人肺腑的事迹,提升课堂趣味性,使学生掌握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二是推进雷锋精神进课外课堂,在大学生课外课堂中开设雷锋精神专项课堂,组织专门的学习,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讨论等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和感受雷锋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为人学生内化否锋精神营造氛围。三是创新教育方式.通过阅读雷锋日记沙写雷锋经典语录、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将雷锋精神融入基层团支部建设,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雷锋团支部创建工作,要以扎实开展创建雷锋团支部工作为重点,以创新雷锋团支部类型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切实提升各团支部活动力度,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多层次、多方向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
4.将雷锋精种融入学生社团建设,提升自我救育能力
学生社团县有形式多样的典型特征.能够使学生跨越年级、学科聚集在一起,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推动击管精神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以弘扬雷锋精神为目际的学习型社团,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在这个社团中,大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讨论言传雷锋精神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5.将雷锋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坚定大学生精神信念
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开展以学击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构建更加完整的大学生践行击锋精神社会实践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具体包活:深人推进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社区,建立多种形式的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
四、结语
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进程中,要适应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的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提炼时代内油,找准思政育人、精神育人的靶向,将弘扬雷锋精神贾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发挥英雄人物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无私举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共产主义道德凤尚,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晓荣. 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J]. 中国青年研究,2019(02):70-73.
[2]张红霞. 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32(04):32-36.
[3]王军,刘珍. 雷锋精神的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研究,2017(05):29-33.
[4]赵亚娟. 雷锋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J]. 河北学刊,2016(06):78-80.
[5]陈丽华. 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2015(03):71-72.
基金项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雷锋活动专项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罗乐(1987—),男,汉族,重庆铜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