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道德素质如今已经成为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这对于学生们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从而对基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中职语文课堂;培养策略
1.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职业道德素质,具体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当中所需要具备的道德规范和素养,这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具体来看,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诚信是职业道德素质中的核心所在,作为一名职业人员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不可出现隐瞒和欺骗的情况。其次,作为职业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责任心,不但要对工作负责,更要对职业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第三,职业人员应该对职业规则、伦理、标准以及道德给予足够的尊重,同时也要对同事和客户进行尊重,不可对其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犯。第四,最为职业人员应该做到公正无私,不可出现偏袒某一方的情况,更不能够以权谋私。最后,职业道德应该具备足够的自律性,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的职业形象进行完善。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不断的渗透和强化。中职院校的教育中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得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获得有效的提升。
2.基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1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道德素质建立联系
首先,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有关于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活动。与教学题材相结合,设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有关于职业道德的内容。具体可以从语文教学内容中找到与服务群众、爱岗敬业等方面的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促进语文教学与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融合,使得学生们的职业素养获得提高。通过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营,来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进行有效发展,并利用相应的文本资料来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其次,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专业能力提升,还是在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都应该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来更好的发挥出其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应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对活动形式及流程进行明确,并为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尊重其他人的意见,通过团队合作来达成预期的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2.2基于职业发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后可能会用到的语文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例如在对语文材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口语锻炼,同时也要从中掌握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行文方法。与此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们能够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其次,中职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价值观目标和情感态度应注重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发展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章都十分经典,其中蕴含着处世智慧,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与各个专业学生存在连接性的情感点,从而使得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例如在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时,其中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们学会认知爱、发现爱和表达爱,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需要将这部分内容延伸到职业道德情感目标上,让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栾文彧.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浅探[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3):140-141.
[2]邱娟娟.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1):32-32.
[3]刘德林.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