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及其对我国幼儿教师实践的启示

高宇 通讯作者
  
科学探索媒体号
2023年64期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各国幼儿教育不断追求的目标,近期,我国颁布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的目标具有重要引导作用。[1]浅析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的核心理念,借鉴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的经验实践,对启发我国幼儿教育实践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想法和需求,倾听儿童和家长心声;相信儿童的能力,关注儿童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支持儿童发展;通过启示以期为我国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积极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幼儿教师实践

一、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简述

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由三个内在相关的元素组成:原则、实践和学习成果,这三个元素作为幼儿教育学与课程大纲决策的基础,引领澳大利亚幼儿教育课程编制。该教育框架坚持以儿童学习为核心,围绕归属、存在和形成,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不断确定其自身归属,获得自信和归属感的过程。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感知自己的存在,与世界积极主动的互动、联系,进而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变化,建构新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形成独特的个体特点。本框架采取一种长期持续的课程大纲决策模式,实现五个学习成果,即:儿童形成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儿童能连结自己的世界并做出贡献;儿童形成强烈的幸福感;儿童成为自信、投入的学习者;儿童能有效沟通交流;[2]这五项成果指向澳大利亚培养幼儿完整人格、能力和品质的目标,促使儿童在早期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中,相信儿童、尊重儿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作为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不仅阐明了教育实践的原则和基础,也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严格要求。

(一)相信儿童是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实践的重要基础。

在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中,教育者相信儿童的发展潜力,相信儿童可以在发展中积极构建自己的认知,并积极影响他人的学习,与外部环境产生互动和联系,连结世界获得社会性发展。儿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主动认识到自己有独立发起和领导学习、活动的作用,也能在学习和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有权利参与各种影响自身发展和学习的决定,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儿童看作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帮助教育者拓展了对儿童可以做什么和学习什么的期望值,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对儿童保持高期望和积极引导,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相信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品质和能力,并据此开展教育工作。[3]

(二)尊重儿童是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

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儿童不等于“小大人”,儿童有其独特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成人凌驾于儿童之上却试图为儿童做出决择,往往容易违背其自然发展规律,忽视儿童的真实想法。[4]成人代替儿童做出抉择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人对儿童能力的不认可,成人没有将儿童放在平等、尊重的位置去建立互动关系,不相信儿童有能力进行决策和活动。在儿童本位的教育趋势之下,我们意识到儿童是有能力的个体,他们蕴含着无穷的发展潜力,在教育中,应该与儿童建立起平等、积极、尊重的师幼关系。在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中,儿童能够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早期经验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成长奠基,“所有儿童都能获得最好的人生开端,从而为他们自己、为国家开创更好的未来。”[5]

(三)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是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澳大利亚的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在专业领域和教学经验方面不断成长,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充分观察、了解儿童整体发展情况,对儿童发展现状进行评估与指导,加强与家长、儿童的互动和联系。此外,幼儿教师还需加强对课程的计划,确保有目的的教育实践得到落实,并能主动提供符合儿童发展和审美需求的环境支持。

二、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对我国幼儿教师实践的启示

(一)尊重儿童的想法和需求,倾听儿童和家长心声

教师应当给与幼儿充分的尊重,在教育实践中采用正面积极的指导方式,对幼儿有较强的包容性,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教师使用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帮助儿童发展,为儿童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儿童扩展认知,有助于儿童发展各项技能。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指导方法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果,教师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启发儿童善于思考,为儿童解决问题做出正面示范,可对儿童起到正面的影响。当儿童尝试挑战新任务时,教师积极回应儿童,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鼓励儿童勇敢解决问题,促进儿童人际交往、经验认知、语言思维等多种能力发展。

教师倾听儿童表达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举措。儿童是独特的有潜力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儿童的内心想法,充分的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鼓励儿童敢于探索敢于梦想敢于创造。儿童在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积极互动、回应,通过双向积极互动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激发儿童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并让儿童有兴趣持续与教师进行沟通对话。教师除了做好倾听者之外,也要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恰当的时候给幼儿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儿童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拓展能力。在教师倾听、理解、尊重幼儿的过程中,增进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和儿童建立更为深厚的情感联结。

最后,教师主动联系家长是深入了解儿童的有效保证。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主动联系家长,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不仅可以掌握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情绪反映等情况,还可以了解不同儿童所处家庭的文化环境、语言交流方式、育儿实践和生活方式等。教师基于相互尊重和促进儿童学习发展的目的,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家长密切联系,与儿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营造了身体和情感放松的情境。教师接纳所有儿童和家长的意见,始终重视儿童的需求,并用心倾听家长和儿童的所有声音,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实现儿童发展的所有可能性,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二)相信儿童的能力,关注儿童兴趣和需求

教师始终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决策者,这有利于扩大儿童的活动参与范围,让儿童有机会参与新的挑战并获得新的成长。与此同时,倾听儿童的心声并鼓励儿童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倾听儿童的想法并整合儿童的建议,帮助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始终能围绕儿童展开课程计划,提高儿童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完成课程计划项目之后,儿童能够收获到极大的成就感,获得自信心。比如,教师了解到儿童对幼儿园秋天的落叶非常感兴趣,就可以基于幼儿兴趣爱好生成课程内容。最后,通过课程实践之后的反思,教师可以进一步掌握课程效果和存在问题,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儿童的个人学习方式、气质和兴趣。

此外,教师可在布置环境之前带领儿童共同讨论环境布置方案,让儿童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和看法,教师认真记录、分析儿童的想法,与此同时进行适当引导。在遵循儿童意愿的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安全性、美观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等原则,比如,不同区域可以根据儿童的意见布置得具有童趣性,但要注意是否规整,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是否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或者对人行通道产生阻碍,充分发挥区域最大价值,将资源展示出充分的吸引力。

(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支持儿童发展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是帮助教师建立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通过多渠道培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坚持终身学习,以确保始终秉持科学的理念与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儿童在幼儿期探寻社会人际关系、寻找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基础,在积极且尊重的温馨互动关系中,儿童能获得勇敢且主动向外探索学习的动力,也能在自行决策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沟通和互动技能。比如:训练教师使用轻柔、均匀的语气与儿童进行交流互动;当儿童犯错时,使用平静、重复的指令、指示让儿童配合工作;师幼交流互动时,注意与儿童建立眼神交流互动;儿童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争执时,给儿童提供支持,鼓励儿童自己主动解决问题;除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有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的新征程[J].教育部,2022,2.

[2]澳大利亚政府教育、就业和工作场所关系部.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M].澳大利亚联邦,2009:8.

[3]澳大利亚政府教育、就业和工作场所关系部.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M].澳大利亚联邦,2009:9.

[4]卢梭,方卿. 爱弥儿[M]. 北京出版社,2008.

[5]Investing in the Early Years.a 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Strategy,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

作者简介:高宇(1993—),女,云南曲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作者单位:云南开放大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