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李慧
  
科学探索媒体号
2023年63期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表现出越来越高要求的同时,职业教育积极探索适用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其以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的获取作为教学方向与基本要求,能够显著强化学生今后进入社会适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就业水平。考虑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门有着极强的技术应用性的专业,“1+X”证书制度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以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通过介绍“1+X”证书制度应用意义以及使用方法,总结“1+X”证书制度在人才培养中的思路,旨在为更好地利用“1+X”证书制度服务职业教育提供思路。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作为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制度模式不断革新、发展中引入“1+X”证书制度。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职业教育水平与效果,“1+X”证书制度的出现为高职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与良好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1+X”证书制度的应用可以实现教育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改革的有效调整,帮助学生打好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成长条件,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1+X”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一)增强学生技能熟练度

作为高效人才培养制度,“1+X”证书制度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技能熟练度。高职院校属于应用技术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对学生的实操要求比较高。学生毕业以后需要靠技能“吃饭”。“1+X”证书制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取得各种专业证书,提升学生的技能熟练度与水平。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1+X”证书制度非常在意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1]。“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应用中,为学生安排阶段化的学习目标,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熟练度与水平。“1+X”证书制度按照社会环境与企业需要设计实践训练项目,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技能培训和锻炼,掌握扎实的技术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度以及市场竞争力,让学生毕业后更顺利就业。

(二)优化教育模式

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1+X”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优化创新高职教育模式。使用“1+X”证书制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获取证书的技术能力[2]。为帮助学生获取证书,掌握各种技能,高职院校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优化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甚至课程体系,在优化调整中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与教育能力,进而培养出素质更全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1+X”证书制度应用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1+X”证书制度,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前应当按照专业前景、市场需求以及学校教育条件制定教育方案。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需求,提高教育针对性。“1+X”证书制度的应用需要考虑证明资格与条件[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方向多为网络以及计算机相关工作。使用“1+X”证书制度以后,需要高职院校以行业发展需要,做好知识结构与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分析,确保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能熟练掌握网络技能、知识,包括恶意代码防护、防火墙应用、操作系统安全设置、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调整人才方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结构体系意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不断锻炼技能熟练度,为今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进阶提供帮助。

(二)打造“1+X”证书课程系统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引入“1+X”证书制度后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围绕“1+X”证书制度需要,创建适用于“1+X”证书制度课程体系,用于全面增强学生的具体操作素养与职业水平,保障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标,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提高学生今后的综合实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德育素质。在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优化、设计分析中,应提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状况和问题展开研究调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今后产业的定位,进而优化课程系统,设计更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中,将证书考核作为重点[4]。根据证书考试需要优化与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各种证书考核所需安全知识。如《网络安全运维》增加信息安全相关知识与内容,将防火墙、网络安全部署、攻防体系、Web安全、Linux安全、Windows安全等内容作为实践课程的重要构成。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强化培训与实操培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熟练度。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技巧,并在毕业前考取各种资格证,达到预期的证书教育目标,探索课程纵向层次与横向复合化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形成综合素质,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改革高职教育

“1+X”证书制度模式下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全面改革包括教育方法、教材内容以及教师队伍等要素,从而使教育系统能够与“1+X”证书制度更好的匹配。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各种高质量的教育方法。使用“1+X”证书制度的必要条件是根据教育需要,综合分析理论、实践教育诉求,按照考证目标以及行业对人才的综合需要,调整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安排方面,应统筹规划,全面兼顾各种理论实践需要,用线上与线下配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实地考察。教评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情况,体现教育方法作用。

“1+X”证书制度的应用中改革教材是很重要的部分。为确保教材同“1+X”证书制度完美契合,满足课程需要,改革教材中需要综合处理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选择教材中,可以邀请教育专员、企业专家与网络安全专家商讨,根据“1+X”证书制度需要选择或设计教材,提高教育有效性。

为发挥“1+X”证书制度最大价值,工作中需要高职院校按照情况,对教师团队展开组织优化与改革,去除能力差或是存在明显漏洞的教师,安排能力强实践素质突出的教师进入团队。为确保高职教师可以满足教育需要,可以安排教师顶岗实习,亲身经历和体验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掌握各种先进的专业化网络技能和知识,掌握当前企业与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能力要求。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邀请企业莅临学校宣讲,同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靠校企合作的过程让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工作要求与发展形势。改革教师队伍中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教育能力与师风师德。

(四)创建实训基地

“1+X”证书制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证书获取能力,实训基地的创建是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使用“1+X”证书制度过程中必须开展的工作与必然要求。为保障实训基地能够发挥应有作用,需要高职院校投入高素质师资团队。为保障工作有效性,必须全面考虑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创建适用于顶岗、真实实训的培训基地,组织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完成知识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一系列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活动中,内化与理解知识。实训基地创建中,必须随时更新技术指标,完全按照现实社会中的产业情况,将各种专业技能要求添加到实训活动目标,包括各种最新的资格证要求与技能要求,结合需要进行实训方案的优化调整。为确保成效,可以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参加实训活动,担任学生的第二导师,组织训练活动,强化学生技能水平。

(五)校企融合创新

使用“1+X”证书制度时,应发挥校企融合价值,突出创新性融合功能与作用。工作中应突出证书制度基本要求和作用,留意企业岗位与人才需求,用工学交替以及产教融合等办法,达成协作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企业与行业的人才能力和条件需要,制定不同层级的培养指标,关注学生的岗位实践素质培养,展开教学内容优化,为学生安排真实的企业顶岗学习模式,在合作探索中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在执行“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尽可能为高职院校提供自身资源,帮助高职院校优化课程,共同打造实践基地,安排优秀员工担任实践基地导师,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结语:

高职教育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关注,网络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1+X”证书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证书获取能力,推动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优化,对学生今后走进社会,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有很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的应用中必须优化教育模式,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打造适用于行业发展的实训基地,合理运用校企融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琳.政策语境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四重逻辑释义[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05):58-64.

[2]李闽.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实施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J].机械职业教育,2023(09):23-26.

[3]洪亚玲.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2):146-149.

[4]刘兴波,都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3(04):40-44.

作者简介:李慧(1986.12—),女,汉族,安徽南陵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基金课题:2022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号:2022jyxm422);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院级质量工程《“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编号:Ahly2022022);2022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课程《信息技术》(编号:2022jpkc042)。

(作者单位: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