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地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有效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部分,是当地先民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融合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增强美术课程的区域特色,增强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提出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增强高职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美术教育;融合策略
一、引言
文化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使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受到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而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地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非常重要,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根基。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当积极从区域地方特色文化中挖掘有益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美术教育当中,建设具有发展性和地域性的美术教育体系。笔者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状况,提出教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资源的实现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促进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水平提升。
二、地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融合的作用
(一)有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极强的民族特性和地理文化特性,内在拥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因此将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资源相融合,可以带领学生们在欣赏具有地域性的美术作品过程中,了解到自身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了解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且符合时代审美特性的优质作品,以此来有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丰富美术教育的课程文化内容
对于美术创作来说,地域文化资源拥有丰富的灵感源泉,二者通过互融贯通展现出几位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中把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其中,可以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感知地域文化内在的魅力和深切的内涵本质,并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中认识到地域文化资源对于自身的重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前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让学生接触更加多样的美术教育形式。
三、地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地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教育
教师应当积极收集当地适合的地域文化资源,并对企业进行筛选和调整,使其能够与美术教育相融合。还要充分发挥当地文化的地域优势,将现有的美术教育载体丰富化和多样化,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域文化。如可以邀请一些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民俗艺术继承者等前往学校开展讲座或者是艺术表演,在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共同把地域文化资源应用于美术创作当中。此外地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种类多样,要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地域性的资源融入到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如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院校,则可以将当地的黄土文化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如美术课程中展示“平凡的世界”陕北油画写生作品,并要求学生们进行赏析,促使从中能够感知黄土文化的内在深切内涵和具体的特征,在后续操作实践中也可以加以应用。
(二)建设具有地域文化资源特性的美术校本课程
教师是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要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建设符合学生学习要求且具备地域性的校本课程,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教师要具备地域文化资源的学习意识和筛选意识,能有效的提高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程度,构建具有完善性和科学性的地域文化艺术知识体系,将其纳入到美术教育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感悟,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扎实的地域文化知识储备也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得到提升。二是要面向学生提供合适的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的美术课程内容和学习空间,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规律,筛选出适合的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校本课程内容中,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时可以增强自身的心智人格和个性发展。
(三)借助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完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当地的美术馆、民俗文化馆、艺术工坊以及博物馆等社会文化资源,将其纳入到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健全传统文化美术实践基地。此外教师还要对现有的地域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把民间文化载体作为学生的综合学习内容,确保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如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民间手工艺者现场指导学生的手工作品,并向学生们展示优秀的手工艺品,介绍作品当中的主题思想、创作手法以及艺术特征。教师还可以借助现有的文化主题积极开展具有特色化和实践化的活动,面相学生开展美术技能的实践创作。如开办服装设计大赛,设计的内容应当围绕地域文化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兴趣偏向等来进行创作,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地域文化。最后,则是要革新现有的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扭转过去过于关注美术技法教学的教学认知,而是要借助地域文化资源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丰富现有的实践课程资源,设置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能够前往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地区内开展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时锻炼审美意识、领会地域文化生态内涵,最终促使美术教育能在地域文化资源的推动下实现长效发展。
结语
现今我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更应当植根于地域文化,美术教育更是如此。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扎根地域文化,找到地域文化中适合与美术教育融入的资源,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美术教育体系,能有效的革新现有的美术教育,同时还能推动美术教育的长效发展,使地域传统文化在融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传承和弘扬。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有效提升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保障学生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庆. 区域推进齐文化美术主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教育艺术,2022,(05):76.
[2]林阳. 闽台民间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尝试[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12):141-143.
[3]翁峰杰. 卵石画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6):140-141.
[4]顾春燕. 美术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11):8-10+17.
作者简介:李芳(1979.03-)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视觉传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