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初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方法

陆梦洁
  
科学探索媒体号
2023年24期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六中学 234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阶段组织教学管理工作,单纯培育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学业成绩,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班主任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也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话题。希望接下来分享的内容能够给更多中学班主任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养方法

前言:

所谓集体主义观念,是指当学生处于集体忠实,能够明确地分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关键时刻自觉让渡个人利益给集体,加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思维认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管理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德育方法,将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当成重点课题,加强教学。

一、加强案例分享,引入集体主义内涵

随着初中阶段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享一些集体主义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成为初中班主任不容忽略的重大问题之一,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和集体主义精神息息相关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案例的过程中,自觉受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1]。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多媒体视频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更方便快速引领学生系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趣,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速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班主任可以给学生们分享很多优质案例,比如班主任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段张桂梅校长奉献个人的全部青春,给女学生们的故事,让学生们理解张桂梅校长在癌症痊愈之后。为了感激当地的人民,自愿留下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开始,张桂梅校长希望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一些贡献,但后来,他发现很多女学生因为家境贫困上不起学,所以张桂梅校长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组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当地所有女学生都可以来到这所高中免费读书,考取大学。视频之中的讲述会更加感人,班主任在引领学生了解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涵,让学生们清醒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引领学生形成更加正能量的思维习惯,未来学生在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也可以踊跃舍弃个人利益成全集体。

二、立足现实情况,培育集体主义观念

进入新时代以来,组织初中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已经成为很多班主任关心的重点问题,但是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肩上沉淀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也很容易在困难面前展现出退缩畏惧的心态。所以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立足现实进行引导。

例如:前段时间,学校组织运动会需要招募一批志愿者,但是报名的学生比较少,班主任就可以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讨论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没有那么崇高,但是以集体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就更容易受人赞扬。以学校组织运动会招募志愿者这件事情为例,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更能理解为什么学生不愿意让渡个人利益,主动报名志愿者活动,而很多人找到根源之后,在引导学生方面,班主任也更容易对症下药,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班主任还可以从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比如,班主任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真实情况,让学生们探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与家庭之间的问题,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等等。立足实际情况,加强引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体主义观念植入学生内心。

三、模拟具体情景,做出正确价值选择

长期的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会发现,有些学生虽然理解能力比较好,可以懂得很多的大道理,但是他们在行为实践方面,并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行不合一的德育困境。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精神内涵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明明已经领悟了集体主义的内涵,理论上也可以处理很多的生活或学习难题。但是学生在真正遇到事情时,还是很容易被利益蒙蔽双眼。所以班主任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研究更加优秀的教学引导手段,助力学生知行合一,完善德育引导工作[2]。

例如:培育初中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教师需要加强教学研究,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一些具体的情景,引领学生投身实践,教师会给学生们讲解很多两难的问题。比如假如今天学校奖励给我们班一笔奖学金,如果教师将这笔奖学金分配给那些学习优异的学生,可以有四人得到奖学金,如果将奖学金分配给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有八人得到奖学金,两种奖学金的分配方式,都是科学合理的。请学生们自己分析一下,如果是让大家来分配,大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教师会邀请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起来回答,看看这部分学生的想法,在这样一次次的情景选择之间,教师可以不断的引导学生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对集体主义精神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提升德育引导效果,助力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总结:

学生是否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既是衡量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体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班主任要让学生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要使学生知道集体是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共同目标、有组织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夏徐葑.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践行分析[J].体育风尚,2022,(11):65-67.

[2]胡然.建设书香班级 凝聚家校育人合力——以初中“魔法阅读”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21,(12):71-73.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六中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