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唐代舞蹈特征

吕卓上
  
科学探索媒体号
2023年29期
辽宁师范大学 116300

摘要:唐代是我国发展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这一朝代我国经济非常繁荣、政治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这也使得其有时间精力从事享乐活动,所以唐朝时期大兴文治,而舞蹈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主要阐述剖析了唐代舞蹈的文化渊源、内容以及艺术特征,以供借鉴。

关键词:唐代舞蹈;文化渊源;内容;特征

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中唐朝是非常辉煌的一个时代,其创造出的舞蹈精品有很多流传到了现代,且在我国乃至全球上享有盛誉,同时唐代舞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舞蹈的发展。唐代舞蹈有多个种类,且分类细、式样多,其艺术特征的文化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说积极投入唐代舞蹈内容艺术特征分析探究中有着重要现实价值。

1唐代舞蹈的文化渊源

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舞蹈艺术均在唐代舞蹈中有所体现,这些朝代的艺术大成在唐代传承和创新之下,被融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并获得了大力发扬。唐代的开放程度不亚于现代中国,这也使得天竺舞、波斯舞、新罗舞、高丽舞、日本舞等传入唐朝,同时不同民族的舞蹈也竞相争艳,如南诏舞、吐蕃舞、高昌舞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这一朝代交相融合。

唐朝的舞蹈继承和弘扬了各朝代乃至其他国家的舞蹈艺术,使得舞蹈艺术获得了交流及整合,同时唐朝舞蹈推陈出新,如李世民就曾经根据作战时队伍的行动编制舞蹈,像《破阵乐》中就渗透了其战略及战术思想;《婆罗门曲》本身是一首佛曲,但却经过改造创造出了《霓裳羽衣曲》这一举世闻名的舞曲。同时民间舞蹈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代舞,使得唐代舞蹈能辉煌一时。可以说唐代舞蹈吸纳了古今中外舞蹈艺术精华,且在传承基础上加以创新,成就了盛世舞蹈。

2唐代舞蹈的主要内容

2.1健舞和软舞

宴会或其他场合表演的小型舞蹈一般有两类,即健舞和软舞。剑舞节奏快、动作有力,需要舞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其与现代力量型舞蹈是比较相似的;软舞表演过程中注重抒情,舞姿优美、节奏舒缓,其与现代抒情舞蹈比较类似。健舞软舞中有很多名作优秀作品流传至今,如《剑器》、《胡腾》、《胡璇》等,这些舞蹈虽然属于形式较小的表演内容,但却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

2.2部伎诸乐

“部伎”乐曲就是组建一些不同民族风格的乐部,将其归纳为系列乐舞,其类似于现阶段的音乐歌舞晚会,在某特定一时间内观众可欣赏到多种乐舞表演。唐代宫廷将部伎诸乐分为坐部伎、立部伎。“部伎”乐曲表演具有政治意义,其一般是对统治者文德武功进行歌颂,是为歌颂帝王所创作的,但又有着较强的欣赏性性和艺术性。而在其中《圣寿乐》、《破阵乐》几个乐曲编排水平很高,令人惊叹。

2.3乐舞

古代舞蹈会有机结合诗词、音乐和舞蹈,所以也被称之为乐舞。而在唐代时期乐舞大曲更是完美的结合了这三者,其在继承汉代“相和歌”的基础之上,又融入了一些西域乐曲元素,实现了优化创新。唐代乐舞大曲属于大型乐舞套曲,其主要有三部分结构:散序、中序、入破,这三个部分的编排都是非常细致的,有机融合了歌舞,且结合了独舞与全舞、伴奏与合奏,同时纳入了音乐乐器及舞蹈节目,可以说是将舞乐的精华全部集中其中。像《霓裳羽衣舞》便是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乐曲大舞。

3唐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3.1雄浑庄严,具有功利色彩

公元618年到公元712年属于初唐时期,唐朝早期的舞蹈雄浑庄严,且其功利色彩也是非常浓厚的。如九、十部乐主要是在宫廷庄严隆重的场合表演,也是对初唐统一帝国宏伟气魄的一种显示,其乐曲当中表现的是帝王秉承天命的思想,也会体现其开国功业。这一时期的部乐中很多都保留了乐舞原地名和国名,并能将原有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呈现出来,是对皇权思想的体现,也融合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使得域外乐曲与中原乐曲同时并存,不同风格民族乐曲在交融中也得到丰富,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乐舞的发展。唐朝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认同不同民族的艺术审美,因此唐朝歌舞也是对统治者大一统思想的体现,其中蕴含了不拘一格的文化心理。

唐朝早期的舞蹈注重现实主义表达,多取材于真实生活场景或历史事件,这一时期舞蹈追求的是整体氛围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审美效应。

3.2灵动飘逸,具有浪漫色彩

公元713年到公元755年属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的舞蹈打破了初期形式,其中表现出了丰富大胆的想象,也蕴含了蓬勃的精神,这一阶段剑舞备受青睐,其舞姿灵动变化、雄奇矫健,而诗人李白、画家吴道子对于剑舞也非常的赏识,剑舞是对书法、诗歌、绘画以及舞蹈艺术的共鸣升华,也是盛唐时期风气的产物,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

相对于初唐时期,盛唐时期更关注舞蹈的娱乐性,也明确了舞乐娱乐欣赏这一价值,对于审美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这也使得舞蹈艺术水平得以提升,具备旺盛生命力,铸成了唐朝舞蹈的特色风格。

3.3繁华似锦,回归现实主义

公元755年到公元907年属于晚唐时期,这一时期舞蹈繁华似锦,风格多样,表演性舞蹈更加流行,宫廷乐曲也逐渐流入民间,同时还创造出了大量新的舞蹈,如《绿腰舞》、《叹百年》、《菩萨蛮舞》等。在晚唐时期形成了多舞蹈形式并存的局面,而不同艺术风格也同时兼并,这一时期的舞蹈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中晚唐时期的舞蹈逐渐回归现实主义思想,而这与其兴儒复古政治倾向是相符的,舞蹈回归到了现实世界,所以人情味、亲切感也会更加强烈。

唐朝时期的舞蹈可以说已达到了鼎盛状态,其舞蹈有机结合了动态与意向、造型与构图、阴柔与阳刚、历史与现实,而这些内容既对立又统一,且在舞蹈当中完成了圆融合规。

结语

总之,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显示在当时的舞蹈当中,而通过深度剖析研究唐代舞蹈,能通过舞蹈特征内容看到唐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态势,同时通过对唐代舞蹈的深入了解,还可更好的对古代舞蹈文化精华内容进行传承,为现代舞蹈教育提供参照,促进现代舞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唐代舞蹈的发展对当代中国舞蹈的影响刍议[J].中外交流,2021,28(3):1405-1406.

[2]张岚月.初探唐代舞蹈之高峰的缘由[J].文艺生活,2021(26):53-54.

[3]杨名.唐代舞蹈诗中的舞姬形象探析--兼论唐人的女性审美取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09-1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