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梅晓玲
  
科学探索媒体号
2023年31期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矿山镇中学校 654212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提高整体教学成效,还要积极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令其数学思维水平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够契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传统教学策略已然难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教师要积极优化,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两方面作为切入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有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优化策略

前言:

新课标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延用传统教学策略,难以在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促使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策略加以优化,分析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热情、思维锻炼情况等因素,合理更新、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初中生将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进行深入探究,才能良好完成教学任务,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并使初中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优化教学案例,降低知识难度

让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若课程内容让初中生费解,会在较大程度上打击其学习兴趣,令其对新课的探究动力明显减弱。教师在此基础上实施灌输式教学,无疑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与生活有极大的联系,在生活中有极大的体现。通过引入典型的生活案例,会有效降低数学课程的难度,使初中生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概念、原理等良好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其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适当优化教学案例,优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引导,打破教材的局限[1]。

如,《随机事件》一课,要让初中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的特点良好理解,并做出准确判断,同时抽象出相关数学概念,从而使初中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就可以立足实际生活引入简单易懂的案例。以“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为例,教师可以举例:“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掷一次骰子,骰子向上的一面,可能出再哪些点数?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发生吗?”。当初中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深入引导,就会使初中生深入理解两个知识频数。此时,教师再引入“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就会明显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同时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初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及效率明显提高。

二、优化课堂总结,引导夯实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且各年级的数学课程都有较密切的关联。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遗忘知识点的现象,与其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知识认知不够深刻有极大的关系。与此同时,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整体教学成绩,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标准。课堂总结是帮助初中生加深数学认知的重要环节,以往,教师通常是就本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教学,较难使初中生对学习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对课堂总结加以优化,拓展课堂总结内容,引导初中生将以往学习过的、与新课有直接联系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拓展总结深度和广度[2]。

此外,以往课堂总结通常是由教师主导。在此过程中,初中生主动调动思维的机会较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数学新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此环节,教师也要注重加以优化,为初中生提供主动总结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拓展总结内容,会有效使其夯实数学基础,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如,《一元二次方程》一课,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先将初中生分成五人一组,再为其创造探讨时间,让其先共同探讨总结:“什么是方程?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区别?列一元一次方程与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列方程的核心依据是什么?”。待每个小组经历探讨、总结的过程后,再分别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课程总结。教师再通过评价的方式,深入的渗透不同知识点,就会有效帮助初中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并让其夯实数学基础。

三、合理整合课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已然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要良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优化整合教学课程,导入能够引导初中生深入思考、进一步锻炼其思维能力的教学资源。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师立足数学课程间的联系,将有密切关联的数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引导初中生拓展思维深度,或是举一反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资源,让初中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并良好完成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

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部分数学知识,是以《勾股定理》为基础的课程,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将两课整合在一起,开展单元教学。授课时,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两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炼出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先引入《勾股定理》的数学知识,引导初中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如何证明勾股定理。此后,教师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等式及方程的数学知识,如果a2+b2=c2,那么a2=?呢?b2=?呢?如何证明用勾股定理证明呢?”。再将初中生分成学习小组后,让其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材展开深入探索。此后,教师再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深入教学引导,就会使初中生良好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使教学实效性明显提升。

总结:

在新课标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良好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优化以往的教学策略,不仅要在教学方法、引导策略等方面加以优化,还要注重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合理整合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以及整合有密切关联的课程,引导、启发初中生深入探索,拓展思维空间,并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以良好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拉毛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革新研究[J].智力,2022(26):104-107.

[2]余扬坚.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2(46):71-75.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矿山镇中学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