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本文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探讨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个性化教学、自适应学习理论、教学策略
1.自适应学习理论与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
1.1自适应学习理论
自适应学习理论是指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资源进行匹配,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中,可以借鉴自适应学习理论,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1.2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
数字素养教育是指帮助人们掌握数字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的教育活动。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注重应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思维和能力、信息素养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1.3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特点
(1)实用性
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公共图书馆注重教授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数字技能知识,培养读者获取和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课程设计聚焦实际问题,提高读者使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性
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针对性体现在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公共图书馆根据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数字素养方案和内容。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扩大数字素养传播的效果。
(3)时效性
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时效性体现在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公共图书馆能够及时跟进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的变化,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并改进教育方法,帮助读者应对不断变化的数字环境。更新教学案例,强调数字技术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个性化教学现状
2.1数字素养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关注网络搜索和办公软件等基础技能知识,缺乏针对性更强的应用导向。这种局限性可能会使得读者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对提高数字素养水平的效果存在限制。另外,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也极为复杂,公共图书馆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涵盖。
2.2教学方式存在局限
目前公共图书馆采用的数字素养教育方式主要是面授课程和线上课程,缺乏多样性。尚未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手段的优势,无法覆盖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也会导致一些读者无法参加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影响其数字素养水平的提高。
2.3教学效果缺乏有效评估
目前数字素养教育效果评估主要依赖问卷等主观方式,难以全面客观评估个性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满意度。公共图书馆难以将效果评估结果有效用于优化个性化教育方案。这也可能导致公共图书馆难以知道数字素养教育方案的真正效果,无法做出相应的改进。
2.4缺少专门人才
目前公共图书馆专门负责数字素养教育的人员仍然很有限,难以制定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大部分工作依赖图书馆员工的业余时间和兴趣。这限制了个性化数字素养教育方案的不断改进,也可能导致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
3.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个性化教学策略
3.1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公共图书馆在拓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时,可以考虑开设更多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例如,可以增加社交媒体运营、数字营销、手游开发等方面的课程,旨在让读者了解和掌握当下热门的数字技能。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数字艺术、数字文化等领域的探索课程,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数字世界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此外,也可以开展工作坊、沙龙等活动形式,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数字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增进读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2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数字素养教育方案。例如,可以制定青少年方案、老年人方案、求职者方案等,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设计。对于青少年,可以开设开发游戏、制作动画、编程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数字技能。对于老年人,可以开设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健康等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其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水平。对于求职者,可以开设职业技能培训、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职场环境。
3.3开展智能化的教学评估
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估方式,如数据分析和智能评估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个性化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评估,对读者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教育方案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反馈问卷、测验等方式,了解读者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例如,可以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的学习问卷,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育方案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3.4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学者等人士,开展专家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以提高读者的数字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了提高数字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公共图书馆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例如,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数字素养教育专家,开展师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教师交流活动,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提高数字素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邓银花.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优势、借鉴和策略[J].图书馆,2023(05):27-33.
[2]李秋实,刘瑾洁,黄一澄,黄欢.效能导向下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关键因素及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2(04):102-114.
(作者单位:吉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