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倪勇
  
科学探索媒体号
2023年34期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215300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微项目式教学策略,以期通过微项目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笔者首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提出了微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并探讨了其实现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并对微项目式具体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微项目式教学;教学实践

前言:

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认识自然、探索科学、发展思维和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会烘托出枯燥无味的教学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微项目式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一、确定微项目主题与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核心素养包含文化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通过微项目式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核心素养,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1]。

在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时,可以有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文化素养:学习水循环的基本理论,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方式;

2.创新素养:探究实验方法和技巧,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信息素养: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数据,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和利用能力;

4.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水循环和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微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确定微项目主题与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微项目主题应该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并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例如,在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时,可以确定的微项目主题为:“用科学方法实测水分散在土壤中的情况,探究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效果。”

在确定微项目主题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微项目的目标。微项目目标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完成。在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时,可以确定的微项目目标为:“通过实际测试,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效果是否一致、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创设情境探究微项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微项目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探究微项目[2]。情境创设是微项目的基础,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探究微项目。情境创设是微项目的基础,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协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一课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在实验室中,有许多质量相同的水杯,里面的水量也相等。现在,请学生思考:这些水杯中所溶解的物质质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然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物质质量。最后,学生需要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对水在不同情况下溶解的物质质量进行总结,通过小组展示等形式呈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根据各自的小组任务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可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并且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组织科学竞赛微项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微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微项目式教学法也被广泛运用。而在教学中组织科学竞赛微项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以《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微项目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科学竞赛微项目,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情境创设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设一个情境,例如,假设学生们是一支天气预报员队伍,他们需要定期整理、分析和记录天气情况,并且每周评选出一个最佳的天气预报员。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步:问题引导

接着,教师针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什么是天气?如何记录天气变化?如何分析天气变化?如何预报天气?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第三步:探究实践

在问题引导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开展有关天气预报的相关活动,例如,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天气数据、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天气、分析天气变化原因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家庭、社区等场所展开。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探究情况和数据,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步:竞赛评选

在探究实践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竞赛规则,让学生通过展示、报告、测试等方式进行竞赛,比较每个学生的天气报告,并评选出一个最佳的天气预报员。通过竞赛评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总结:

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微项目式教学策略,并探索了其实现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运用微项目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玉燕.STEM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的新抓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1):204-206.

[2]史加祥.科学: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英小学科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础教育,2022(12):59-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