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陈亮
  
文化媒体号
2023年5期
乐安县新风广告装潢部 江西抚州 344300

摘要: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工业、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已经被机械化或工业化生产所取代,使得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同时,由于年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传承人口逐渐减少,一些手工艺技能面临着断代的风险。现阶段,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非遗视角分析了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非遗视域;传统手工艺人;传承

引言: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技艺所涉及的人们越来越少,传承也面临巨大困境。非遗保护成为国家战略,然而仅靠政策和法规,并不足以解决问题。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特别是应该鼓励年轻人加入这个领域中,让他们能够了解、学习和继承传统手工艺。同时还要,提高公众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和关注度,从而为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一、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

(一)传承群体老龄化严重

传统手工艺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们智慧、技艺和文化传承。但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市场需求下降、技艺传承受阻、成本上升等问题。一些手工艺品已经被机械化代替,另外一些则被视为过时的技能而逐渐失传。此外,老手艺人年龄逐渐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导致许多传统技艺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新一代年轻手工艺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些技艺的价值,也缺乏对其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兴趣[1]。

(二)传承群体萎缩 后继乏人

随着年轻人离开故乡学习和打工,家族传承不再是手工艺人获取技艺的唯一途径。这种趋势对手工艺产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年轻人对于手工艺品的发展和传承关注度逐渐降低,这部分原因是现代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生活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很多人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购买便捷的商品,而不是花费时间,去学习和制作手工艺品。此外,手工艺品的复杂工艺和长期学习过程,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这些因素导致手工艺传承群体迅速萎缩、人才凋零,有些世代相传的家族手艺也无法得到延续,像乐安竹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就面临着这种困境,手工艺行业衰落愈发明显。

(三)社会认可度不高

在传统社会中,手工艺品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用品。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工业化产品,因为它们更实用、耐用、好用且价格低廉。相比之下,手工艺品虽然有着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但其价格高昂且不够实用,逐渐被边缘化。只有少数人在乡村集市上购买手工艺品,其他地方几乎没有销售。尽管“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流行语,但手工艺品的价格往往偏高,这使得大多数人不愿意购买非必需品。虽然消费者欣赏手工艺人的专注和耐心,但他们并不会因此支付额外费用,来购买实用性较低的工艺品。这种态度,已经成为社会上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普遍看法,这导致许多手工艺人的生计受到影响。

二、非遗视阈下振兴手工艺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地方政府多方面支持

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这包括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和技术培训等,以切实保障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第一,政府可以通过投入资金来支持手工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传承和创新手工艺技艺。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知识转移平台,帮助手工艺人提升自身技能和市场竞争力。第二,成立行业协会,可以整合资源和集中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协会可以为手工艺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协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认可度。第三,政府还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帮助手工艺人提高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传统手工艺的质量和水平。

(二)手工艺人应增强自我修养

作为手工艺的代表和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手工艺行业的兴衰成败。为了不断提高技艺水平和认知能力,手工艺人应注重自我修养,勤于学习和交流,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同时,他们也应该认识到手工艺是社会公共资源,应该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将其珍贵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更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手工艺人还应深刻认识到技艺的价值和历史使命,坚定捍卫传统文化阵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最终,手工艺人的努力,将有望带动整个手工艺行业的进步和繁荣,让更多人,感受到手工艺品背后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意义。

(三)期待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能,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威胁。因此,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已经成为共同的责任。政府可以通过推广和支持传统手工艺,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媒体也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和分享传统手工艺的故事和价值,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是手工艺人的职责,需要其不断提升技能,并将技艺传承给年轻一代。社会各界应该支持手工艺人和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例如参观、购买和赞扬传统手工艺作品,并建立传统文化体验基地[2]。

三、结束语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保护旨在挽救这些传统手工艺,并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然而,传承困境依然存在。但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保护传统手工艺,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让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钰田.国内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研究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02):92-97.

[2]朱琳,宣晓岚,李培芬,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竹编手工艺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2(09):31-33.

作者简介:陈亮1966年7月出生,男,汉,籍贯:南昌,职务:乐安县新风广告装潢部总经理/乐安县广告协会秘书长/乐安县美术家协会副会长,职称:抚州市能工巧匠、抚州市工艺大师,工艺美术师  中专,单位:乐安县新风广告装潢部,研究方向:竹衣工艺的研究、开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