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黎锦晖儿童音乐的创作特征及贡献
摘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他就是儿童歌舞音乐的创始者——黎锦晖。黎锦晖对儿童歌舞音乐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通过探讨黎锦晖先生的儿童歌舞音乐中蕴含的创作特征,取其精华,运用到当代儿童音乐的创作中来,从而创造出的更多儿童喜爱、感兴趣的音乐,让儿童在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更加茁壮成长。
关键词: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特征;贡献
中国的音乐大师黎锦晖,对20世纪儿童歌舞音乐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黎锦辉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让音乐和歌舞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神仙妹妹》,《小羊救母》,《小小画家》,《春天的快乐》等,这些都是黎锦晖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他让每一个儿童都成为音乐的享受者,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一、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特征
(一)音乐创作和国语相结合
黎锦晖为改革儿童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很早就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婴儿到儿童再到青少年时期,随着知识的储备量和对事物理解力的不断增长,每个人的各个阶段的审美和爱好也都不同,如果还沿用旧时代歌曲创作的传统,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来谱写歌词,没有创新,就不能够取得儿童的喜爱。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摒弃旧时代歌曲创作的方式,开始用白话文来写歌曲。他写的歌曲语言活泼,内容生动有趣,想象力丰富,让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了儿童的发散思维,对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有益的。黎锦晖十分积极的从事国语运动及相关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他提出“推广国语最好从教小孩子们唱歌做起。”在唱歌这个愉悦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很轻松的掌握国语的发音、用法及语法。他在儿童歌曲的创作过程中,执着坚持着与推广国语相结合,他创作的歌曲的旋律都是很流畅的,易于儿童歌唱。他创作的歌曲由于白话文的使用,十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孩子们也容易接受。如他的耳熟能详的歌曲《老虎叫门》,曾伴随无数人孩提时代的成长,这首歌曲中的歌词:“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歌词直白简单,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体现出儿童的天真和活泼。
(二)音乐具有民族性
黎锦晖和中国众多的音乐大师一样,从小就喜爱本民族的音乐。黎锦晖撰写的回忆录中提到“我童年玩弄过古琴和吹弹拉打等乐器,也哼过昆曲、湘剧,练过汉剧、花鼓戏……”从小接触如此多的民族民间音乐,为黎锦晖走民族音乐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都具有民族的韵味,体现民族的特色。如他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采用的就是民间音乐的旧曲填上新词,加工改编而成;《月明之夜》也是借鉴吸收了传统戏曲曲牌《朝天子》的曲调改编而成。黎锦晖音乐创作中具有的民族特色不仅仅体现在曲调采用民间旧曲改编而成而且体现在旋律富有欢快活泼的民族性特点。花鼓戏是流传于湘潭一带的一个剧种,它的音乐主要是由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花鼓大桶来伴奏,旋律欢快明朗,曲调活泼轻快。黎锦晖很多部儿童歌舞剧的旋律所具有的欢快活泼,歌词贴近生活的特点,体现了黎锦晖的创作受到花鼓戏较大的影响,如他的儿童歌舞剧《神仙妹妹》,歌词简练,旋律活泼明快。
(三)音乐刻画人物性格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是在西方歌剧、舞剧的熏陶之下成长的。他为中国歌剧的成型进行了启蒙性的探索,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开端性的地位。他的儿童歌舞剧有歌有舞有说白,与传统的创作形式相比已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他的创作借鉴了西方歌剧的戏剧性特点,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如他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讲的是一位深受封建私塾教育毒害的小“画家”,小画家的母亲为他聘请了三位老师让他学习,这三位老师只教他念书读经,实在乏味无聊,于是这位小画家经常在上课时偷偷画画,三位老师责怪小画家上课不好好读书,母亲因为他读书不认真也总是训斥他,但是小画家画画的时候特别的快乐,他笔下的人物都仿佛真的活了一样,小兔子、小鸭子、小狗等小动物都和他玩耍,小画家在这个画画的过程中非常的快乐。对比三位老师让他念书吟诗,因为他不感兴趣所以常常稀里糊涂的背错而导致挨骂,这种对比十分诙谐幽默,封建私塾教育不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对儿童天性的埋葬,而《小小画家》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毒害,提倡对儿童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黎锦晖善于抓住儿童活泼好玩的心理特点,刻画儿童可爱的形象。黎锦晖的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的重要意义,此外,他的歌舞剧的内容都是十分生动形象,这种生动的音乐艺术对比呆板乏味的私塾教育对儿童的教育的影响更加深入。他创作的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语言和风格,也为新中国儿童音乐的创作指明了方向,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黎锦晖儿童音乐的贡献
黎锦晖先生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儿童音乐的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并且独一无二的。儿童歌舞音乐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激发了表演潜能。因为这些歌词口语化的音乐和朗朗上口民族化的旋律,小朋友们从音乐中感悟美好,感受民族的特色和魅力,在音乐中更了解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也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的教育意义,引人深思。黎锦晖对中国儿童音乐贡献很大,为儿童音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当代中国,我们更应该倡导音乐家更多的关心儿童音乐这个领域,创作出更多充满爱的儿童音乐,创造出更多儿童喜欢和感兴趣的音乐,如果儿童都不敢兴趣的作品将会是毫无意义的,音乐家创造的儿童音乐既应该符合儿童的天性与活泼,又能够对儿童进行别的教育、美的教育。儿童音乐也更应该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和中国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扎根于民族的作品才会旺盛的生命力。中国需要好的儿童音乐,孩子们从出生以来就开始接触音乐,儿童音乐是不可缺少的,在此希望音乐创作者可以把创作儿童音乐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懈追求,当成自己的的社会责任,勇于担当重任。
参考文献:
[1]惠凡. 浅谈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第7期:23
[2]李伟.论黎锦晖对儿童音乐的贡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43
作者简介:
葛姝亚(1979—),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及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