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时代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沈勇智
  
清川媒体号
2023年7期
浏阳市第六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324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数字化时代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分析了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然后通过实践案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创新策略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对应对数字化时代挑战至关重要。本研究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农村高中;创新策略。

前言: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城市,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个教育阶段,但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需要创新策略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然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可以成为改善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数字化时代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逐渐提高,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二)数字化资源的丰富与利用

数字化时代为农村高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图书等。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

政府出台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推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加大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需求

1. 适应社会发展: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村高中生需要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

2. 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诸多积极影响。

二、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建设

1. 信息技术教师数量有限: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部分学校可能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部分农村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此外,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

(二)教学资源与环境

1. 硬件设施条件不足: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相对落后。计算机设备、网络设施等硬件条件可能不足以支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2. 软件资源与数字化教材匮乏:农村高中在软件资源和数字化教材方面存在不足。这些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但在农村高中可能难以获得。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1.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较为传统: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针对性。这可能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方法过于依赖教师授课:在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授课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可能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三、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

(一)作为教师的自我提升

积极参加组织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让自己具备更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自己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比如要

(二)多媒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整合优质的包括软件资源与数字化教材的在线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图书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材料。

(三)探索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项目,如编程、网页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例如,教学到《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一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主题为“构思‘智能化教学大楼’设计方案”的项目,每层包含五间教室、一个公共活动大厅、两间教师准备室、两个洗手间,小组内部设计,完成后再对比讨论。

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学内容,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教学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时,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与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座、案例分析等,课前用这些视频资源安排预习,课中根据案例展开讨论分析。

建立学生互助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时,课堂小组讨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并加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一)背景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与计算

单元主题:人工智能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我积极整合互联网资源,以项目为核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每个项目都设计成一项实际任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过程

在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修累积之下,我选定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选题,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分析人工智能在农村发展中的潜力”等。

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项目,组队,制定项目计划,明确任务和目标,并确定时间表。然后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历史背景、伦理和社会问题等。接着利用所学知识,开始实施项目。

在这期间,我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生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并接受同伴和我作为教师的评估。

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成果展示,主要是用演示、报告、海报等形式来分享他们的学习和成果。

(三)总结

通过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整合互联网资源,我成功地将本单元主题即人工智能的知识引入日常教学实践中。这种实践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创新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基。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局限,如地域性问题和样本数量有限。未来,我们需要更多跨学科研究,深化对数字化时代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以不断优化创新策略,为农村高中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薛荔.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59.

[2]赵君兵.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15(19):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