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刘清
  
清川媒体号
2023年38期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城关第三小学 365050

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先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低效的原因,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守旧、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四个有效策略:创设良好学习情境、联系以往所学内容学习新知、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双减”政策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低效的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首先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希望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是主要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强。其次,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是引起低效的原因之一。教师可能过于依赖教科书,只是简单地解释和演示概念,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限,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另外,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有些知识点可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重要的知识点得不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1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是因为学习情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效果。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第一,呈现真实世界的例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例子,如纸张、书本、瓷砖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第二,使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具或多媒体资源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动画或视频。这样的视觉呈现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形状的特征和属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创设互动环节,在课堂中设置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请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特征和区别。这样的互动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联系以往所学内容学习新知

联系以往所学的内容(即旧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课《面积》时联系第四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联系:第一,回顾乘法概念,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可以回顾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图形,提醒学生这个图形的边长可以用两个两位数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即边长的乘积。第二,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一个长方形农田的长和宽分别是35米和27米,学生可以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出这块农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三,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应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求面积的概念结合起来。例如,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给出边长为两位数的多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计算整个图形的总面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乘法知识和面积概念的整合运用能力。

2.3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动机。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为例,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效果,首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例如,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组物品,比如:12个苹果、2个梨和6个桔子,让他们合作探究两种物品的倍数关系。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互相学习。在小组中,可以让一些学生作为小组内的“专家”,解答其他组员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倍数概念。这种互助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可以引入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设置小组之间的游戏或挑战,让学生在解决倍数问题的同时,体验到竞争的乐趣。

2.4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多互动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一是利用电子白板或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展示与数学相关的动画、游戏和互动教具。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个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分数的绘制和比较,通过触摸和拖拽的方式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二是引入数学学习应用程序和工具,例如图形计算器、几何软件、数学练习应用等。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应用程序和工具进行数学探究、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图形计算器绘制并研究各种函数图像,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三是利用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练习题和学生交流平台。

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四个有效策略来改善教学效果。具体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关键,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联系以往所学内容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这些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贵.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3(25):86-90.

[2]胡志伟,吴贺.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 文渊(小学版),2022(1):88-90.

[3]周海燕. 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 中外交流,2021,28(11):276.

[4]许晓英. 落实“双减”政策 打造高效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减负增效提质策略[J]. 家庭教育研究,2022(5):141-143.

本文系是三明市沙县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SXZXKT—2210)课题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