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挑战:一项基于全国范围的调查分析

党嘉文 何娜 郭琳
  
清川媒体号
2023年44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儿科学本科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深入探讨了当前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但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实践环节不足以及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提高儿科医生培养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科学本科;课程设置;现状;挑战;全国范围;调查分析;优化建议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医学专业,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提高未来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儿科医生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都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作为儿科医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儿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挑战,为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儿科医生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开设儿科学本科专业的医学院校,专家访谈主要针对儿科学教育专家和一线儿科医生。

二、结果

1.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儿科学专业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然而,也有部分学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缺乏实践环节等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部分学校在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缺乏精细化考虑,导致学生难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某些学校未能将儿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交叉融合,导致学生在面对具体病例时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实践环节不足: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部分学校在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实习期过短、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充实等。

(3)与市场需求脱节:儿科学领域发展迅速,但部分学校的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未能紧跟市场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例如,某些学校未能开设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课程,如儿童心理健康等。

3.原因分析

(1)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在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难以做到精细化。例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等。

(2)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对儿科学的实践性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存在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与学校对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不足有关。

(3)与市场联系不紧密:部分学校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导致在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难以紧跟市场需求。这可能与学校缺乏对外交流合作有关。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

本研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分析,发现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实践环节不足以及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方面。因此,优化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从增加教育投入、提高重视程度以及加强与市场联系等方面入手。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儿科医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2.建议

(1)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儿科学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配备和教师素质水平。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科学教育以扩大教育资源渠道。例如可以邀请知名儿科医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提高重视程度:学校应提高对儿科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可以开设儿科学创新实验班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临床实习、科研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此外,为了更好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可以开设个性化培养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关注。同时,导师制的实施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与市场联系:学校应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与市场联系,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学校应定期对儿科医疗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内容。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③开设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课程,如儿童心理健康、儿童营养学等,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发现,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实践环节不足以及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方面。因此,优化儿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从增加教育投入、提高重视程度以及加强与市场联系等方面入手。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儿科医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科李莎.民族院校本科课程挑战度的现状及其影响研究——基于M民族大学2019年CCSS调查数据的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 2021, 032(004):143-151.

[2]李景梅;林长春;梁国明.小学教育专业(科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120-1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