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存在问题,许多学生表现出自私、自卑和学习倦怠等不良现象,离国家和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作为新时代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积极心理素质,以预防或减轻这些问题的发生,而这种优质心理素质的养成,必须以积极心理品质为基础。文章主要针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做出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措施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职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和个人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教育中的融入,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一、运用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提升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过程中,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中职生解决内心困扰和情绪问题,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态度,通过与心理专家的交流和互动,中职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另外,心理训练在提升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也有非常关键的效果,引导中职生参与各种心理训练活动,可以更好的提高中职生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1]。比如,通过情绪管理训练,中职生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消极情绪的困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又或者是通过团队合作训练,中职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的有效应用,中职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调节情绪、建立自信心,从而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社会参与和实践活动,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
对于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尝试从社会参与活动或者是实践任务等方面着手进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中职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与不同年龄、背景和文化的人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中职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如创业实践、实习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践课程,中职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实践课程还可以让中职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知和理解,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或者是组织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舞蹈比赛、音乐会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这些活动还可以激发中职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科学应用教育干预措施,强化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
建立优质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师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关注学生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压力。最关键的是要教育学生如何调节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稳定性和应对能力[2]。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习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加强社会支持,深化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
社会支持是指通过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同、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教师应关注中职生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鼓励中职生与同学之间建立友善的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另外,中职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认同困惑时,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与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中职生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他们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3]。
五、注重家庭参与教育,优化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质量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稳定和支持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互动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同时,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以及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最关键的是,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积极向上、乐观向前,以身作则地展示积极心态和行为,通过家长的榜样影响,中职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通过积极的心理训练和指导,中职生可以培养出乐观向上、自信自强、适应变化的积极心态,这种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中职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功。因此,中职教师应该提高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结合教育实况提供其他教育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发挥自己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养成良好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小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15):54-56.
[2]陈春绵.塑造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与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10-11.
[3]王伟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新时代“00后”护理类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探索——基于广东省10所中职卫生学校的调查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3):216-225.
[4]徐杰,田卫卫.运用校园心理剧构建中职生积极心理[J].科技风,2020(10):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