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卜山峰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3年4期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哈拉毛都镇小城子学校 131104

摘要: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而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生态文明教育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基于初中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与生活文明行为习惯,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渗透,进而落实学科素质教育要求。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态文明;策略

引言

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方针大计,而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背景下,也应当将其渗透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之中,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国情,逐步提升学生们的生态文化意识水平,以此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而地理作为围绕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虽然在教材中并未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字眼,但是却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水源、土地、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都是能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重要因素,因此下文结合人教版教材,对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教育中的渗透途径进行分析。

一、挖掘教学内容,完善理论知识

教师是开展课程教学的主体,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出符合当地特色条件的教学内容,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练习,例如生物、物理、思想政治等科目,利用地理学科的生态文明知识来制定出明确的课程目标,并以此来进行课程设计,对课程开展过程进行评价,以保障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为例,其主要知识点为空气,要求学生们能够根据案例来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空气条件来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尽量收集当地的实际案例,将教学过程落实与生活,并向学生们详细讲述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平台来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指数,并收集以往我国发生过的雾霾问题,例如石家庄,因为石家庄在冬天需要使用到煤炭来进行供暖,再加上垃圾焚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原因,导致当地空气质量较低,空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教师使用相关雾霾航拍视频,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各个空气污染问题,并以此来呼吁学生们要保护空气,鼓励学生们出门多乘坐公共交通,保护周围的绿色植物,培养其生态文明理念。

二、丰富教学方式,加强知识实践

理论教育力度远远不够,教师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仅使用课本知识,很难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认知观,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根据课堂主体内容来提供案例,让学生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步锻炼思维能力;角色扮演法就可以让学生们扮演相应的角色,能够引导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进而便于知识理解以及理念渗透;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源来刺激学生们的视觉与听觉,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要点。

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六章为例,本文主要讲述我国首都北京的地理环境特点,学生们能够在本节课中体会到北京的悠久历史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同时通过对北京四合院与胡同等代表建筑的保护以及拆除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们体会到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们能够分别扮演胡同居民、城市建设规划师以及游客等不同角色,让其能够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来进行讨论,进而推动其思维开发,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理念的渗透。

三、组织实践活动,确保教育体验

教材知识确实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渗透的关键,但这并不代表只有通过教材知识才能进行渗透,还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确保整体教学质量。当前来看,大部分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这一内容与自身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举办主题环保活动,利用相关节日来设计主题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的意义。

例如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校方可以与当地水利局以及环保局开展合作,举办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理解到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意识到水的重要性,来自于何处又回归于何处,并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相对匮乏的现状,唤起其危机意识,进而约束其提倡行为,培养其节约用水的意识与习惯,唤起其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此外,还可以为学生们开展培训活动,让其作为志愿者,向同学以及市民介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开展节水措施的宣传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活动参与来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提升国民素质,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与我国的教育体系之中。而针对于初中地理教育而言,生态文明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发展特点来合理采用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进而确保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荣欣.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天津教育,2023(01):143-145.

[2]韩晗,王文静.浅析生态文明观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109-1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