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究

陈晓达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3年5期
惠东县平山黄排小学学校

摘要: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思想模式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习惯于以单向的方式向学生分享冗长的理论内容,导致课堂陷入沉闷氛围,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下。基于此,本人将围绕“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解决的方法”展开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现存教学问题;解决对策与方法。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过去,许多教师并未高度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难以得以快速的提升和发展,这是未来一线教师必须重视并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突出的实践、活动等属性,在教学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有助于强化他们个人体验、感觉的方法去推进授课。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一言堂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死记硬背、反复做题,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2.部分教师缺乏学科素养,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在许多小学内,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数量极少,许多教学工作都是由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师兼任的。由于课程设置多,许多教师的工作强度、压力都很大,同时部分并不具备专业授课能力的教师也被强制安排到课堂上展开教学,由于教师本身的素养参差不齐,所以无法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3.忽略主体地位,学生知行分离。

在新课改落地后,学生才是课堂上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辅助者,简而言之,在课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部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严重漠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并未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展开探究,培养个人的问题意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只会死记硬背、无法获得更优化的学习成效。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摒弃灌输的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改的号召及时做出调整。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感知课程的魅力,让教学工作更显接地气。例如,在围绕《为父母分担》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感动、感谢、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记录爸妈一整天的日常生活,在课上播放有关母爱父爱的公益片,让学生亲手制作礼物、写一封信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并且在平时帮父母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此就能让大家慢慢感受父母的辛苦,借此表达对父母的爱,达到更优化的学习效果。

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首先,教师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活动学习。在培训活动中,要突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各类素材,并且对教师参与培训的结果给予严格考核,这是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其次,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教学素材,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借此为依托展开教学,让学生可以带入到各类情境中认真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围绕《我爱家乡山和水》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收集本土的现有资源,如学校位于陶瓷之都--德化、景德镇的就可以收集陶瓷的发展历程,如位于亳州市的则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花戏楼等相关资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立足身边真实的生活、以更熟悉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的兴致更显高涨,同时在课堂情境中大家也会获得真切的体验,强化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会让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更频繁,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以尊重作为前提,突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向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围绕《选举产生班委会》展开教学时,教师发现在小组讨论中,不同学生的理解大不同:有的说班干部应该由老师指定、不需要选;有的说班干部还是需要听老师的,自己做不了主,所以没必要选;有的学生则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参与过竞选班干部这件事,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是以民主的方式来选人的。在大家的探索发言后,教师明确了一个事实,这一章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让他们对此产生怀疑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干部选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围绕班干部选举的方法、程序进行发言,在小组探究后形成大家都认可的看法,并且在班级、小组间进行分享。通过以上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推进,可以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科目之一,在过去教师习惯于将大段大段的理论内容直接分享给学生,并要求大家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自信心的,还会导致课堂沉闷。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依据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做好教学理念、手段的双重创新,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大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法治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葛飞.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5.

[2]许小辉.浅谈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5(26):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