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如何落实“素养导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素养导向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信息科技课堂的开展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接着,通过分析教学实践,提出了三点策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个性化学习的实施和实践与应用的贯穿。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强调了素养导向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素养导向;小学信息科技;以生为本
素养导向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这两个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需求。而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使用电脑、操作软件、浏览互联网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对于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可以学会基本的键盘操作、文件管理、网络搜索等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还促进跨学科学习、拓宽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起着重要作用,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兴趣和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工具和资源,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上的实施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其一是组织项目学习。设计项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例如,让学生设计网页、制作数字故事书、创建小程序等,项目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二是创设情境化学习。通过情境化的学习设置,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使学习更具沉浸感和实际意义。可以设计情境化的角色扮演活动、虚拟实景仿真等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其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其三是碎片化学习与游戏化。将知识点切分为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并设计相应的小游戏、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设计问答游戏、拼图游戏、配对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自主性和创新空间,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发挥创造力。可以提供一些开放式的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落实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素养导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信息时代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个性化学习的实施
个性化教学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充分理解和尊重,旨在提供更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路径上取得成功。通过个性化教学,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成长。首先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进行学生兴趣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不同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和偏好,以此为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项目,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然后根据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将他们分组进行教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更深入地探究和应用知识;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基础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其次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解释、示范和帮助,个别指导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在指导过程中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在教学中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通过以上个性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落实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素养导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个性化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三、实践与应用的贯穿
实践与应用贯穿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中更加自主、具有创造性地应对现实生活和未来挑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动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养。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和创作来运用信息科技。例如,让学生制作数字艺术品、编写程序或设计游戏等。学生通过创作过程,将信息技术与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相结合,体验到信息科技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应用。或者设计具有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任务的项目,让学生运用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设计一个社区网站,制作一个科学实验视频,或者创建一个数字故事书等,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将信息科技与问题解决能力相结合,因此还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和解决难题,具体而言就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和解答。为了使教学与现实更贴合,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环境中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结束语
本论文研究了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如何落实“素养导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个性化学习的实施和实践与应用的贯穿这三点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实施这些策略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以满足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文龙. 基于立德树人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 电脑校园,2020(3):77-78.
[2]周雅楠.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为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5):46-47.
作者简介:韩阳(1988年12月),女,汉族,江苏省扬州市,大学本科,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