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张明明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3年9期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辽河源中心小学 吉林辽源 1366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通过强调阅读文本联想、改善教学模式以及推动兴趣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这些策略旨在引导学生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其自主思考、创新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维品质;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策略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

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审美特点,例如诗歌追求音韵和意境的完美,散文注重文字的流畅和情感的表达,小说着重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的审美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品位。这种审美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情感的丰富度和表达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文化品质

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反映了社会、历史、人性等多方面的内涵。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面,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边界,使他们具备更强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三)锻炼学生思辨品质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意义,需要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来理解和把握。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思辨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理性、成熟的思维模式。

(四)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人物和情节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产生共情、喜怒哀乐等情感,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人性和社会。这种情感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具备更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措施

(一)加强阅读文本联想,实现思维品质升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相关的联想,拓展思维边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理解文本中的多层含义。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色、不同情境出发,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将群文阅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比如,将历史、地理、科学等知识与文本进行关联,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通过模拟情景、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改善阅读教学模式,做好学生主体引导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具有吸引力的文本,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选择与学生生活、成长经验相关的文本,让学生产生共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行讨论分享。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使学生成为阅读过程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采取分层次的教学引导。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适合的辅助材料和导读,逐步提高难度,激发学生自信心。在阅读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思考和想法,倡导积极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例如针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文学作品《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设计了一系列群文阅读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思维广度,以及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开始阅读活动前,进行简单的导读。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故事大意,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思想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你觉得故事的主题是什么?”等。在小组内,要求学生选择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角色性格、行为特点,模拟出角色的语言和情感。鼓励他们进行创作,编写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短小对话或情景,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根据所读的文学作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短文创作。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想象,展开想法,写出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所读文学作品的内容、自己的创作以及角色扮演情境。其他小组进行聆听和提问,互相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互动。通过导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联想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与所读作品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这些群文阅读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推动兴趣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音乐、图画、小品等方式,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充满想象和创意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群文阅读。丰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课外阅读分享、文学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赏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和艺术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结束语:

思维品质培养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加强阅读文本联想、改善阅读教学模式、推动兴趣课堂教学等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和可行的教学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独立、创新的思维品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启发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美华 . 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J]. 当代教研论丛,2019(04):37.

[2]王碧珍 .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J]. 名师在线,2019(04):36-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