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土地理资源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乡土地理资源的概念与特点,旨在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强调了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认识家乡地理环境、、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性格、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树立课持续发展观。最后,重点构建了有效教学模式,明确乡土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多元化方法、整合资源和培养探究性学习。这些努力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素养,为未来地理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整合资源;多元化方法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定义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我国”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并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本课程标准中对”乡土地理”的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一般要求以”县一级行政区”为单位;但也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规定,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的自然、人文要素,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农田、水体等。这些资源紧密与乡土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交织,是地方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比如,中国南部的丘陵地区拥有丰富的茶园和梯田,是乡土地理资源的典型体现之一。
(二)乡土地理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方面,乡土地区常常富含独特的地貌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等。以桂林山水为例,这一地理景观成为了中国乡土地理资源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此外,乡村的生态资源也值得关注,比如湿地、森林、草原等,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人文资源方面,乡土地理资源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老的乡村建筑、传统的乡俗活动、民间艺术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中国的土楼群是少数民族建筑的杰出代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在于其独特性和多样性。每个乡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和资源特色,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例。此外,乡土地理资源还常常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和可塑性,这为学生理解本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契机。
(三)乡土地理资源与中学地理课程的关联
乡土地理资源与高中地理课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有助于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比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的地形地貌时,可以通过分析当地的典型地形地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侵蚀、沉积等地理过程。此外,在人口与城市的研究中,可以引入本地的人口问题,如:适婚男女比例的失调,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更实际更真切的感受这些本地乡土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乡土地理资源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特点。通过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乡土地理资源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与归属感
通过在高中课堂中引入乡土地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处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增强他们的地理意识。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逐步认识到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紧密关系。比如,学生可以探讨家乡的自然景观如何影响当地农业、旅游等经济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地理从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切实可感的现实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与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更需要学生参与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学会观察和收集数据。比如,在学习农田利用和土地变化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学生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RS),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通过分析乡村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比如,在探讨乡村旅游开发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深入了解和关注当地地理环境,学生能够培养出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思考能力以及更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三、构建有效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明确
指导学生调查当地古村落信息,在地图处理软件中制作简单的古村落地图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选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等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分组进行乡村实地考察,让学生合作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利用
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利用对于构建有效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这些资源可以包括课本、多媒体资料、地图处理软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学材料,使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比如,指导学生调查当地古村落信息,在地图处理软件中制作简单的古村落地图,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有效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模式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地考察后,自主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总结,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不断反馈和改进
构建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反馈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以及教学反馈等途径,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构建有效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资源整合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素养提升。
结论
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深入了解本地地理环境,学生能够增强地理意识、培养实地调研能力,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效的教学模式包括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资源整合和自主学习培养。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不断的反馈和改进,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有望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恩.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文科爱好者,2023(03):37-39.
[2]陈会娟.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3(01):27-29.
[3]陈若宁.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