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都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效率偏低的局限,更好地讲解课堂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这对于小学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智慧课堂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打造“智慧校园”,而“智慧课堂”则是最为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如何应用智慧课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在肯定智慧课堂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对其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详细探讨了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智慧课堂的重要意义
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种新事物,同时也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一种全新表现形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智慧课堂的现实意义尤为突出。具体来看,首先,智慧课堂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可借助软件设计练习题目、思维导图、视频情境等诸多要素,还可利用录屏功能为无法到达教室的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渠道,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均可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帮助自身顺利学习、巩固并内化知识。其次,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够更为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因此学生能够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所吸引,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激活思想,调动表达意愿,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推动合作学习模式与智慧课堂的深度融合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传统的课堂讲解模式得以突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要素内容进一步增多,通过这种互动探究,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在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对之加以解决,这也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基于这种模式,首先,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向学生发布课前探究任务,并向学生推送相关的微课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对新课知识予以初步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讲解完课程整体内容后,要结合课程内容提出相应论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以提升各个小组讨论的深度。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讨论结果予以讲解,而后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予以形象展示,以此打造合作学习氛围浓厚的智慧课堂。以“我学习,我快乐”章节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检索学生学习新知识技能过程的短视频,选取适合用于教学的短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并在视频播放完成后,对这一章节题目中蕴藏的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完课本内容后,重新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与讨论,并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来确保所有小组均具有较高的讨论热情。在讨论完成后,教师以多媒体方式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基于这些讨论结果做进一步深化。
(二)基于智慧课堂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
为有效突破上述局限,在应用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外界资源的调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其他人员进行辅助教学,从而真正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以“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为提升学生对此章节中相关事物的了解程度,教师可邀请当地的著名中医讲解中草药、针灸、火罐等传统中医的相关要素,并向学生展示部分实物,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邀请当地博物馆的讲解员在线上讲解博物馆的古代文物,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古代技术品的精巧构造和技术原理。在完成上述连线后,教师还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及时抛出“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这些古代科技”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完成后,教师汇总讨论结果,总结出“我们应当尊重传承古代技术的人,并在生活中积极宣传优秀的古代科技,同时我们还需要向这些古代科技的发明人学习,学习他们勇于探索和刻苦努力的精神”的论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充分达成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灵活补充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课本中的部分图片和片段产生浓厚兴趣,并尝试进一步探究。基于教学理念可知,如能够满足学生这种探究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成长较为有利。因此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这种需要,发挥智慧课堂在调动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文章等,以更好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在此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当根据所回顾的教学经验和师生互动过程,精准判断学生的兴趣点,从而针对性选取相应资源,将其补充至网络教育资源库中。如只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上述特点,则教师可通过社交平台直接将相关资源分享给学生。以“合理消费”章节为例,该章节教材中引入了“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需要自备午餐”的活动背景。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解此部分时,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于商品的价格缺乏明确认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智慧课堂下的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明确“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挑选商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给了教师更多创新课堂授课模式的渠道,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智慧课堂是大势所趋,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养成,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成长为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爱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8):34-36.
[2]徐春雷.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互动软件,2021(5):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