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科间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受重视。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发布,跨学科主题学习也成为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而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实践路径。那么,小学跨学科主题作业究竟是什么?教师在进行该类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什么?本研究以相关案例为支撑,对小学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作业,作业设计,策略
为弥补多年以来分科教学的缺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22年新课标多次提及“跨学科”内容,例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等。作业是学习的重要一环,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也是跨学科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双减”减负提质的背景下,利用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跨学科主题作业的内涵
跨学科主题式作业是一种引导学生跨越传统学科界限,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作业形式。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具有“跨学科性”与“主题性”的双重特征。“跨学科性”意味着该类作业重视学科交融,引导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主题性”意味着该类作业将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话题来设计,以主题串联任务、以主题统整学科。
二、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情境性
跨学科主题作业倡导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跨学科主题作业应尽可能还原生活,打通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经验建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二)统整性
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它必然是统整的,跨学科主题作业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全域思维代替分科思维,把零散琐碎的经验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视角中整体认识事物。
(三)主体性
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本位,改变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被动处境,将学生视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在作业完成时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给予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性。
三、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策略
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应贯彻素养导向、主题先行、任务驱动及形式优化的设计策略。
(一)素养导向,指向学生全面发展
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应坚持素养导向,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跨学科主题作业“走进杆称的世界”为例,将作业拆解为“识称”、“制称”和“鉴称”三大板块构建主题作业群,如下表所示。
该跨学科主题作业以素养为导向,有机整合数学、语文、科学、美术学科,通过一个个子任务统整跨学科知识,最终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先行,统整多个学科任务
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应坚持主题先行,以主题为粘合剂,有机关联多个学科的子任务。这里的“主题”可以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制作一杆称”,也可以是一个社会人文主题,如2022年暑期成都大运会。确定主题后,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应围绕该主题,对各学科零散的学习任务进行统整与重构。
2023年暑假,笔者以成都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主题,设计学校本位的“以大运之名,与成都再次相遇”的跨学科主题作业。以书信为作业发布形式,以小小东道主为成都加油呐喊为情境,邀请学生完成围绕大运会为主题的多个学科任务。
这个暑期,让我们一起在四季流转中用画笔描绘成都、在city walk中用脚步丈量成都、在时空交汇中用文化介绍成都……天北云娃,集结令在此,让我们以大运之名,与成都再次相遇!(节选自《以大运之名,与成都再次相遇》跨学科主题作业)
统一的主题使得子任务之间具有更强的关联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发展整体思维。
(三)任务驱动,链接真实生活情境
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应坚持任务驱动,依托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常见且有意义的情境,设置主题式的作业任务群。同样以“以大运之名,与成都再次相遇”跨学科主题作业为例,笔者在主题先行的基础上,设计了复刻成都的四季、宝墩文化知多少、设计成都地标明信片、数学思维看大运等多个子任务。
基于真实社会情境的作业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以任务驱动推进的作业设计更能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内驱力,让学生愿意完成、乐意挑战。
(四)形式优化,尊重学生主体性
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应坚持不断优化作业形式,在保证作业质量、效率的基础上增强作业趣味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可通过优化作业发布形式、完成形式及展评形式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在作业发布时,可选择菜单式作业、礼包式作业或者闯关式作业等形式,降低学生对作业的逃避情绪;在作业完成时,可发布作业相关资源包,如绘画卡片、打卡记录本等,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周边”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内驱力;在作业展评时,可开拓多种展评形式,如微信推文展评、校园文创展评,让学生的作业被充分看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