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周贵华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3年63期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杨记屯中心校 45625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下,教师们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道德教育的作用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帮助学生完善思想,提升整体素养,优于小学生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因此,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提升他们的品德,为他们今后的学业和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在多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道德品格

引言

最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进行变革,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自己国家语文的驾驭和使用的能力上,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素养。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文字等方面的学习之外,更要注意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在各个课程中的渗透。语文课程的根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教师要对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等进行深度发掘,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环节中。

一、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知识的记忆和渴求正在迅速形成,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学生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做的,所感觉到的,都会对他们有长久的影响。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对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行解释之外,更要将小学生在思考与人格方面的教育优点结合起来,使其人格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思想意识得到提升。在中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将传统的语文基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导致了一些学校成绩好、质量差的问题,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学校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既要达到传统的语文教学目的,又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

(三)为日后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感知形成的重要一步。在进行德育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年纪较小并不能全部建立正确意识,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以理性及情感上的方法联系到自身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从而促进其适应社会,促进其自身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在校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是学生们在一天之中接触最大的人,而且因为教师已经成了校园知识的传播主体,所以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也更加信服。但是,正因为教师的教育活动,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明确了自己的优秀理念,以此来做为学生的学习准则,让他们既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又能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小学生由于相对年幼,爱模仿别人,再加上教师是除了家长之外最熟悉学生的人,因此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期间内,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行为规范上保持正确的态度,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小学时期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课堂上,教师热情地展示自己,让同学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尊敬,并意识到自己应该尊敬教师,尊敬别人。

(二)通过书本上的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学校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述美好事物和优美人物的文字。教师可以利用文字知识,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文一般就是学生在阅读论文时每天要知道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理念和信仰。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了解,使他们在进行作文的时候,既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基础,又能从文本中吸取到好的人和事的好作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内容,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习到人物和优秀事物的优秀品格。

(三)在课堂中渗透感情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保育的观念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看法,这种态度是人类文明的凝聚,更是内心想法的内化与升华,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整体文明的重要尺度。知识的获取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补充的。通过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本知识的实用性,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这种双向的促进下,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各种生活和研究的基本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上的基本内容为依据,将有关的自然知识融合进去,带领学生从小树立起爱护大自然,积极主动地去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它可以使语文和德育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并在改革中不断进行创新。在现实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主动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来建设一个有效的课堂,让目前的小学思想道德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好、更有秩序的道德教育课堂,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参考文献

[1]张淑珍.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2):1.

[2]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2022(6).

[3]蔡叶萍.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2020.

[4]马哈格.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1(2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