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校生物园有效利用的劳动学科和高中生物实验融合教学的策略

林仕琴 张志坤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3年66期
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现状

在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实践中,结合校园文化、岭南水乡文化和劳动教育的实际需要,创新地对校园各个场所和园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盘统筹之后,把具有本地特色的东涌水乡建筑特点,创新地开展 “校园小农田”建设,并经过专业设计和工程施工,使之成为师生参与、具有示范作用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成为传承岭南水乡文化、具有较高观赏体验意义和劳动探究价值的耕创园。

“耕”以育德,“创”以启智。 “耕·创”园既符合体力劳动为主出力流汗,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的育人导向。“耕·创”劳动教育旨在弥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鸿沟,为学生劳动素养的自然生成提供课程营养,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说,在劳动学科与高中生物实验融合教学中利用耕创园是一种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方式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是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融合教学需要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等支持,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结合现阶段的教育实践做分析,虽然耕创园的利用为融合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支持,但是仅仅强调耕创园的利用显然是无法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比如在耕创园利用的过程中,教学实践还存在着数字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劳动教育项目跨学科设计及数智化环境下设计劳动项目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第二是教师能力不足。就教学实践来看,由于融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而现阶段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老师,其在劳动教学或者是生物实验教学方面具有专业性,但是对二者的融合教学还需进一步研究实践,对具体的融合教学方法以及策略掌握也存在着不熟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融合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形成了限制,所以整体教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策略

基于学校耕创园利用实现劳动学科和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强调如下策略。

(一)制定劳动融合教学目标

基于学校耕创园的劳动学科和高中生物实验的融合教学,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劳动技能掌握、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的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劳动技能和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劳动学科和生物实验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二)选择合适的融合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融合教学内容是实现劳动学科和高中生物实验融合教学的关键。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2)结合学校耕创园特点:应结合学校耕创园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关的劳动技能和生物实验内容。3)涵盖多学科知识:应选择涵盖多学科知识的内容,如植物种植、动物养殖等,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能力。

(三)制定生物实验活动方案

制定生物实验活动方案是实现劳动学科和高中生物实验融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制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2)实验内容:根据融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材料。3)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4)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是实现劳动学科和高中生物实验融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内容:应根据融合劳动学科教学内容和生物实验活动方案,安排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2)活动时间: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践活动。3)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学校耕创园的资源,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4)活动指导:教师应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五)劳动实践与生物实验活动的结合

将劳动实践与生物实验活动相结合是实现融合教学的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结合:1)同时进行:将劳动实践与生物实验活动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生物实验的知识和技能。2)交替进行:将劳动实践与生物实验活动交替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将生物实验的结果应用到劳动实践中。3)主题结合:选择与生物实验相关的主题,将劳动实践与生物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生物现象和规律。

(六)多元化评价与反馈

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是实现劳动学科和高中生物实验融合教学的重要保障。在评价与反馈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2)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口头表达、作品评价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反馈及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还应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探索基于学校生态园有效利用的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

基于学校生态园的有效利用,可以构建一个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这个新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基于学校耕创园利用的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中,需要重点强调的一项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创新。结合目前的教学实践,内容创新主要从如下方面开展:1)植物育种与栽培实验。

利用耕创园的植物资源和设施,引导学生进行植物育种和栽培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植物育种和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2)动物生态与保护实验。利用耕创园的动物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动物生态和保护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掌握动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够为动物保护事业做出贡献。3)微生物实验。利用耕创园的微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够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数据支持。4)生物技术应用实验。利用耕创园的生物技术设施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应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生物技术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5)生物安全与伦理实验。利用耕创园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安全和伦理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安全和伦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安全和伦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够为生物安全和伦理事业做出贡献。

(二)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基于学校耕创园利用的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融合劳动学科和生物实验开展,按照劳动(实验)工具的准备、劳动(实验)的步骤、劳动(实验)的实施、劳动(实验)的评价等方面进行:

1.实验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为:1)制定明确的实验计划和目标:在实验准备阶段,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以便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和目标。2)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根据实验计划和目标,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做好实验前的安全和卫生保障工作:在实验开始前,要检查实验场所的安全和卫生状况,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2.实验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1)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或数据不准确。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解答疑问和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实验总结阶段,主要工作为:1)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在实验报告撰写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在实验结束后,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其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三)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学校耕创园利用的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策略如下:

1.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为:1)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建立实验教师交流平台:鼓励实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提高整体水平。3)引导实验教师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实验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2.增强实验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具体措施为:1)加强对实验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培训:组织专家对实验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2)建立学生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学生评价反馈机制,了解实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问题,促进实验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鼓励实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实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3.加强实验师资队伍的管理和激励,具体的措施为:1)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实验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为优秀实验教师提供奖励和晋升机会。3)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鼓励实验教师参与团队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在教学团队中的作用。通过团队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加强实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相应的举措为:1)引导实验教师参与实践项目:鼓励实验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支持实验教师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鼓励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加强对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鼓励实验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

(四)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就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来看,主要的措施为:1)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撰写、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实验报告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研究汇报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及时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加强实验教学设施建设

就此工作的具体开展来看,主要的措施为:1)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建设耕创园的设施和布局。例如,可以设置植物园、动物饲养区、微生物实验室等不同区域,以满足不同实验项目的需求。2)配备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如显微镜、PCR仪、电泳仪等。同时,还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3)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