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主线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法国大革命》为例
一、背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到:“中外历史釆用‘点一线'结合的方式呈现。“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使课程内容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叙述,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时候避免时序的混乱,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通过要通过主线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本节课就是在2022版课标刚刚下发,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付雪梅老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在学校录播教室,运用希沃软件、信息技术2.0所做的一节公开示范课。
二、主题
本节课课题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第一课时即《法国大革命》。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设计时我把它分为了2课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在设计中,认真研究课标要求即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学情,确立了问题主线教学。
三、细节
本节课主课题是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第一课时即《法国大革命》,副标题是从“一次对国王的审判”说起。我以问题为主线,设计了审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对国王进行审判?为什么敢对国王进行审判?(审判的原因)审判的过程和结果;审判的影响四个大问题。问题1:审判的对象是谁?我出示了路易十六的身份、爱好、最尴尬的经历等,然后学生进行人物判断。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增加知识趣味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问题2:为什么要对国王进行审判?为什么敢对国王进行审判?即审判的原因问题上,课本只有结论,而原因学生又不好理解,所以是个难点。我通过视频、材料和课本资料来突破难点,化难为易,顺理成章得出结论,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问题3:审判的过程和结果,虽然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所以我采用时间轴梳理事件、视频材料观看《人权宣言》相关内容、学生讲述《人权宣言》颁布后法国大革命的进程、限时记忆、游戏检测等方式落实,突破重点,使学生掌握。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核心素养。问题4:审判的影响,这个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文字材料、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突破难点,提升学生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四、结果
本节课以课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真实历史事件中去,感受历史的魅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问题主线把教学内容前后贯穿起来,使课堂条理清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会、实践和总结。授课内容学生掌握程度高, 形成整体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听课老师们评价也很高。
五、评析
本节课我树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整节课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学会思考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欣赏鼓励学生,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力。辅助多种手段和形式,精心设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分析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去思考、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有效落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主线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一线教师,依据课标,依托部编版教材,就地取材,在教学中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及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史料;设计有效的问题,努力做到问题引领、科学运用史料,达到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最终培养落实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