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徐冰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3年69期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王学校 050000

摘要: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任务驱动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任务驱动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设计,提出任务驱动教学助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美术;课堂构建

新课改的全面提出与实施,预示着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要发挥出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作用,还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任,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任务体验与思考中不断进步,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保障。

一、任务驱动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如果学生接收任务后,对任务产生厌烦感,必然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治疗与效率,甚至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让其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1]。另外,教师任务设计时需要为学生预留独立思考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思维快速跳跃和思考的同时,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与价值,进而激发出对美术的热情。

(二)可操作性原则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但通过对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分析可知,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展开系统与详细的分析,明确课题设计的侧重点,进而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内容。这里所说的可操作性,主要指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设计任务,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计划开展与实施提供参考。

二、任务驱动教学助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

小学美术教材中编著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排列具有系统性与综合性,将其进行调整与修改,设计为学习任务,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与素养[2]。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般会遵循创设情境—明确设计目标—确定任务主题—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综合评价的步骤,通过任务的实践完成, 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明确任务目标

首先,教师要仔细剖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在情境中逐步完成任务驱动。例如在《娃娃家》教学时,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创设一个家庭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想象家庭生活需要哪些物品,然后展开制作与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任务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最大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知识点练习,解答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某种技能,掌握某些知识点。”因此,任务设计不是最终目标,任务完成后的效果才是。教师在任务设计环节,要按照简单、明确的准则,根据不同任务考核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不同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与明确性。例如,在《风筝》教学时,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第一步就是将课本教学目标进行解读与分析,了解风筝的特征以及飞向天空的场景。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教学目标,会将其融入到不同的任务驱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风筝,观看与风筝有关的视频资料,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真正实现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3]。

(二)确定任务主题,设计不同任务

任务目标明确之后,教师就要围绕具体任务内容,确定任务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在多样化学习方式与技巧的应用下,争取共同完成任务。

第一,设计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并在问题思考中发现美术的内在品质。例如,在《彩墨脸谱》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将目光集中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同学们孙悟空的脸是什么形状的?二郎神的脸有事什么形状的?他们的脸有哪些特征?”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纷纷展开思考,并在教师的带领下接受其提出的任务“同学们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说出动画脸谱和其性格的关联[4]。”在任务主题明确之后,学生思维之门被打开,进而展开深刻的思考与回忆,最终实现美育的教学效果。

第二,设计梯度驱动。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凸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设计具有梯度的驱动任务。例如,在《电脑动画》教学时,教师设计驱动任务如下,首先要学生熟悉电脑软件,然后找出电脑处理后的图片与之前图片有哪些不同之处,最后自己尝试利用软件制作一个喜欢的图片。通过这梯度性任务内容的布置,学生在逐层任务完成之后,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借此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经过系统的分析与整理之后,明确任务目标与主题,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并逐一解决与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遨游在知识海洋中,在教师任务的引导与激发下,逐渐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郁永慧. 用任务驱动学生探究美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1(5):158-159.

[2] 高钰涵,高明伟. 中学美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以陶艺课程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6):172-173.

[3] 张光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县域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748-749.

[4] 高钰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应用研究[D]. 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22.

作者简介:徐冰,男(1984.10.01—),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本科,,研究方向:美术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