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科学与科技的融合:儿童探索科学的奇妙之旅
摘要:幼儿科学科创主题教学目前十分流行,它确保幼儿园普通教育与科学科技教育融为一体,为幼儿园儿童营造了探索科学的奇妙空间,开启一段探索科学的奇妙之旅。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内容,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来作为科学探索对象。在本文中,针对幼儿园科学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来展开讨论,为幼儿园儿童设计探索科学的主题奇妙之旅。
关键词:科学科技教育;幼儿园教育;融合;问题导向
在新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科学科技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也是最重要教育,该教育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认知与探索欲望。甚至科学科技教育也能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找准幼儿立场、引领幼儿发现科学科技教育内核
在幼儿园科学科技教育中,就要首先明确课程游戏化理念,将自然资源与科学科技资源结合起来,支持幼儿自主科学探究,找准幼儿立场,引领他们发现科学科技教育内核。客观讲,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立场却非常多元,他们可能有许多的想法和语言,参与游戏活动的思考方式、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对周边环境充满好奇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引领幼儿发现科学科技教育内核过程中,支持幼儿主动接触大自然、生活事物现象来积累对幼儿自身有益的感性认知内容,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倾听者,随时随地捕捉幼儿学习兴趣,发现自然、生活事物中所蕴藏的科学科技教育价值,确保幼儿参与到科学科技教育活动中,开启科学奇妙之旅[1]。
我园附近有一个休闲景致优美的大湖泊,水岸连接的地方有很多芦苇丛。家长们经常带孩子们区游玩,孩子们经常谈论像花又不像花的芦苇。于是,芦苇就成了幼儿探索的自然内容之一。考虑到安全因素,教师引导幼儿在多媒体平台上观察芦苇的样子:芦苇在池塘中生长,毛茸茸的并不像花,因为它没有花瓣。幼儿一边观察一边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探究欲望得到了较好的萌发。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在科探专用活动室中,佩戴VR眼镜进入到虚拟的芦苇丛中,近距离观察芦苇,开展“认识荡边芦苇”的科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对芦苇的感知,并尝试上手去“采摘芦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协助幼儿观察、讲解芦苇,并在观察后合作设计“探访芦苇荡”调查表,将未知问题罗列出来,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2]。
二、聚焦区域游戏活动、多元培养幼儿能力
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体验,鼓励幼儿采用多样表达方式,如此也能多元培养幼儿能力。在“芦苇”主题的科学科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用语言区域,设计游戏活动方案,例如设计“神奇的芦苇”,鼓励幼儿运用芦苇的形态来展开合理想象。有幼儿说:“芦苇的样子就像妈妈手中的扫帚。”还有幼儿说:“捏成一束芦苇秆毛茸茸的,就像松鼠的尾巴。”在相对宽松自由的语言区域中,幼儿敢想敢说、畅所欲言、主动丰富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区域学习经验[3]。
例如,在美工区域,教师为幼儿展示了多媒体影片“芦苇变身记”,为幼儿展示细长的芦苇叶子、杆子被撕、压成条状,然后交叉编织,尝试自制芦苇枝叶小工艺品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科学科技教育内容与真实工艺品制作内容联系起来,实现个性化表达。在对芦苇的再利用过程中,幼儿的个性与创造性就全面表现出来。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将幼儿带入到数字化益智区域中,进一步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比如“挑小棒”游戏,长短不一的芦苇棒替代了原本的彩色木棒,对幼儿的空间预判能力挑战充满挑战。“芦苇棒棒排篱笆”游戏中,幼儿能操作鼠标,选中并点击芦苇间隔排列出颜色、高度、粗细度不同的“篱笆”。在这一数字化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学会在生活中感知自然材料与数学连接的妙用[4]。
三、问题导向教学活动、涉猎科技主题
另外,教师也希望引导幼儿在问题导向下深入到科学科技主题教学活动中,借助不同材料、方法来找到问题答案,进而引发幼儿共鸣,帮助幼儿总结阐述主题学习经验,积累大量的科学科技技术知识。鼓励他们利用身边的事物现象来作为科学探索的主要对象,反思所参与的科学活动。科学原本抽象,难以用语言来清晰表述,所以深入研究科学科技教育,为幼儿园幼儿营造科学探索空间是相当重要的。
例如,教师围绕“芦苇的叶片有多长?”这一问题激发幼儿学习,采用数字化量尺在多媒体视频中尝试动手测量芦苇叶片的长度,最终得到答案。当幼儿直面真问题时,分享能帮助发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和体验,促进其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引发聆听者的共鸣,也有助于教师分析、整理、捕捉幼儿的核心经验。教师可以口头阐述、问题导图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经验总结,真正融入科学与科技技术融合教育体系之中。
总结
在幼儿园中,积极开展科学与科技融合教育相当重要,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来为幼儿群体创设探索科学的奇妙之旅,确保科学与科技技术融合成为源头活水。要真正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立足于实际生活中,再结合真实情境来渗透科学科技技术内容,形成联合教育机制。在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发现、合作思考过程中,将幼儿带回到生活中来,真正体现科学与科技技术融合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玉芳.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游戏化教学研究[J]. 科普童话,2023(45):10-12.
[2] 曾毅薪. 深度学习视域下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J]. 考试周刊,2023(30):155-160.
[3] 张家港. STEAM理念视角下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172-174.
[4] 翁俊仙. 幼儿园科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教师,2022(2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