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路径

高磊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4年22期
华夏东极国门红军小学 黑龙江省抚远市 15650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开启创造性思维,拓宽视野。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往往以题量大、内容多为特点,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界强调“减负增效”,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研究[1]。

一、“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新导向

(一)巩固学科基础,促优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科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小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作业。由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普遍难度不大,课程架构设置合理,教师可根据实际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及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善于挖掘其中的教学生长点,通过合理的设问建立起家庭作业的问题导向思维,让学生能够围绕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思路,积极思考语文作业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一套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模式。教师通过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同时达到巩固基础、拓展提升的目的。

(二)重视全面发展,完善育人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学科为单位的,各学科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各自为政,跨学科与跨备课组的交流相对比较少。“双减”政策对于学生的融合学科思维培育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五育”并举的教学指导理念引导学生。在育人模式的创新方面,小学语文的作业布置,也要从仅仅关注智育到全面兼顾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发展[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当前学习阶段的进展情况,统筹安排学生的语文学科课后作业内容,增进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

二、“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优化路径

(一)减少作业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减少作业量,避免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要注重挑选经典的题目,确保作业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类型的题目不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将传统的以背诵和默写为主的作业形式转变为以表达和书写为主的作业形式,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地接受外在知识,转而有思考地进行发挥。

以《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为例,在生僻字词的识记部分,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拗口的生字,如“鲜、邮、递、原、叔、局、堆、礼”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在解释生字的含义时,教师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学生还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作业布置时,教师需要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改进。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是让学生写很多遍的生字生词,结果把学生变成了机械的写字工具。一遍一遍地书写生字,不仅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也无法保证学生能真正理解字词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书写的数量,让学生给家长读生字生词,并向家长解释字词的含义。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还提高了作业质量,为学生切实掌握新知识提供了保障。

(二)激发兴趣,设计趣味型作业

枯燥的学习是乏味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布置的乏味性作业,时间一长很容易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其感兴趣的方式去设计。

以《找春天》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布置:“春天来了,你找到春天了吗?将你眼中的春天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师抓住学生喜爱画画这一特点,将作业形式设计为绘画,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作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新鲜感。以往传统的作业布置是这样的,教师一味把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作为首选,认为作业只要布置得多,学生就会掌握得多,殊不知,重复性的书写作业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远。

(三)重视发展,设计层次型作业

在作业布置时,要注意不要设计整篇抄写或是一个词语写几遍这样的作业。简单而机械性的作业设计,会磨灭他们的学习激情,使之更加不愿意写作业,最终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厌倦抵触心理。作业难度的分层是针对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而分层设计的作业。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设计基础性强、容易上手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中等的同学,要设计符合其学习能力的作业,要具有一定难度;对于优等生的作业设计则要体现出知识的延伸性和拓展性。

以《桥》的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布置多个作业。例如:“1.对文中有关渲染气氛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体会雨水的来势凶猛,积累修辞手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老党员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模仿课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尤且要抓住对天气现象的描述,以及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的点进行写作。”这样的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既能使后进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使优等生拓展思维。

结束语

总之,实施“双减”政策,教师要抓好贯彻落实,更新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布置方式,让家庭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基础、夯实知识、拓展提升、探索创新的新载体。教师要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作业,实现一人一策、精细设计,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逐步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毕金秀.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四川教育,2021(Z3):67-68.

[2]高燕霞.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14):43-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