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环境
摘要:本案例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环境。通过深挖当地文化底蕴、利用自然资源、与地方文化融合等手段,构建独特的幼儿园环境。案例以某农村幼儿园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了如何在农村环境中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教育场所,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幼儿园;特色环境;地方文化;幼儿全面发展
案例背景
农村幼儿园坐落于山村之中,四周被自然风光所环绕,宛如一幅画卷。这里不仅拥有壮丽的山川景色,还蕴含着深厚的地方文化。然而,长期以来,园内的教学环境相对单一,未能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儿童对农村文化的兴趣,我们决定进行一场全面的环境创设,使其更符合农村特有的文化和自然环境。这个决定源自对园内现状的深刻观察。尽管四周风景秀美,但园内的教室和活动区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设计。学生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中学习,难以体验到身处山村所独有的人文和自然之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着手规划一个更具特色的幼儿园环境,旨在通过深度融入当地乡土资源,创造一个既能激发兴趣,又有助于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
案例详情
(一)深挖当地文化底蕴
在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后,我们对农村的文化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一认识使我们意识到,要想创设出富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必须充分挖掘这一文化底蕴。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
1.传统手工艺工作坊:在农村幼儿园内,我们设立了传统手工艺工作坊。通过邀请当地手艺娴熟的村民来教授儿童传统手工艺技能,如编织、剪纸、陶艺等。这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当地的手工传统。通过手工艺制作,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手指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主题文化日:我们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文化日,旨在通过制定特定的主题,深入挖掘当地的节庆文化和民俗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亲身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体验,如包粽子、画传统窗花等。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对农村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也激发了他们对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通过这一形式,孩子们不再是单纯的观众,而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通过这些具体的举措,我们致力于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农村的文化环境。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主题文化日的举办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欢笑声中感受到了农村文化的魅力。
(二)利用自然资源
在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有机菜园:在园区内划出一片区域作为有机菜园,由儿童亲自参与农耕活动。通过亲手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农耕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参与植物的生长中,他们学到了耕耘、播种、浇水等基本的农耕技能,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更是一堂培养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课程。
2.果树区:在园区布置果树区,栽植当地适应的果树,如柿子树、苹果树等。这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健康的水果,也让他们了解果树的生长周期,培养了对自然的好奇心。通过参与果树的护理,孩子们学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了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样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宝贵,激发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与地方文化融合
1.民间艺术展示区:在园内设计了民间艺术展示区,展示当地村民的手工艺品和艺术作品。这一设计不仅在视觉上为园区增添了色彩,更为孩子们提供了欣赏和学习的机会。通过接触和学习村民的手工艺技能,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培养了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2.村落建筑风格:在建筑设计上融入当地村落的传统建筑风格,使园区的建筑更具乡村特色。这种设计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美感,也弘扬了当地建筑文化。园区的建筑风格与村落风貌相契合,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沉浸在浓厚的乡土氛围中,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案例分析
(一)地方文化融入
通过深入与当地居民互动,我们成功将挖掘到的地方文化融入教育环境设计中。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园内摆放一些传统元素,更是将农村文化真实地融入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通过与居民的合作,我们在园内设置了展示农耕工具的角落,邀请村民进行手工艺品展示,甚至邀请老一辈的居民为孩子们讲述当地的传统故事。这样的地方文化融入,不仅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二)自然环境打造
通过创设绿色庭院和自然探索区,我们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成长环境。绿色庭院的打造不仅美化了园内环境,更提供了一个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场所。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认知。自然探索区域的设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摸索、亲身体验自然,不仅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这样的自然环境创设,使农村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欢乐成长的天地。
(三)社区参与机制
在建立与农村社区的良好互动关系方面,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家长的参与热情。通过定期的座谈会、亲子活动,我们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园内环境创设,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这样的机制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温馨、关爱的成长环境。家长的积极参与,让农村幼儿园更好地融入社区,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案例反思
(一)有效性评估
在案例中,我们认识到环境创设的有效性评估是确保改进的关键。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定期的评估机制,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对环境创设效果的监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对新环境的接受程度以及家长对教育环境的看法。这将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环境设计,确保其符合教育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的成长。
(二)可持续性发展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社区参与机制,但在反思中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可持续性。社区参与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互动模式,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更广泛的社区宣传,定期的家长会议,以及提供更多的参与方式,如志愿者活动等,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跃度。这将有助于确保农村幼儿园的特色环境能够长期保持和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村儿童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应星星.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区域特色活动.新课程(小学),2016(09).
[2] 仇小敏.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新课程(小学),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