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课程思政”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 要:“电路分析基础”是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学风。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 电路分析基础;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引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应用、电路定理、电路分析基础方法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难度较大等特点,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政治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政治觉悟,对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合格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实际,就该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特点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还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如叠加原理、微分方程、矩阵理论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由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应注意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应用,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路分析基础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
二、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所有课程教学过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等。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1]。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具有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由于内容抽象,难度大,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另外,该课程涉及大量数学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而且许多数学知识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将这些数学知识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目前,我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师队伍中,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不足。比如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引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案例进行思政教育;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如“神舟”载人飞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缺乏有效指导,不能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德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热情不高、不主动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如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与学习;鼓励教师撰写相关课程思政教育论文;组织开展相关课程思政教育的专题培训与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等[2]。
(三)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引导,确保学生思想端正,对本专业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给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数学知识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相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通过授课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和引导[3]。
(四)学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
目前,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进行的,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因此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也缺乏针对性。另外,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学生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时,只是机械地记忆电路分析基础理论和公式,并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政治思想内容知之甚少;学生在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过程中也没有主动地了解相关的时事政治新闻;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想政治内容认识不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四、基于"课程思政"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路径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含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是进行工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一)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学目标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抽象、公式推导复杂的特点,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电路基本理论的讲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对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三个相结合”,即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4]。
(二)优化教学内容
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结合课程目标、知识点特点和学生情况,以知识点为单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在讲授新知识点时,不仅要注意该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关联,还要注意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做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讲授电路定理、电路方程、元件等基础知识时,可以介绍相关专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在讲授直流电路分析基础时可以介绍我国电工领域取得的成就;在讲授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时,可以介绍我国重大科技项目“十三五”计划中关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情况;在讲授电压源、电流源等动态电路时可以介绍我国电气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
(三)改进教学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课堂效果。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在电路分析基础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四)构建基于网络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
网络是新媒体的一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可以将网络作为课程资源平台,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基于网络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将相关思政内容和案例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如在讲授“二阶动态系统”时,利用网络将“二阶动态系统”的典型案例、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传统电路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再如在讲授“三阶动态系统”时,可利用网络将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指导和个性化评价。
(五)构建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导,这就使得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将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等实践考核纳入到课程考核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化、游戏化教学方法,如设置情境化、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
(六)加强“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其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及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程度。教师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行举止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为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加强“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优秀教学方法和典型案例,提高教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担任“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授课教师;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及教学水平。此外,还可通过课堂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及时捕捉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秀案例,并将其融入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7]。
五、结束语
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理论性较弱的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及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开展研究工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丁浒,袁亚娟,孙彩歌等.“课程思政”视域下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南地理学报,2023,1(02):93-98.
[2]薄丽丽,蒲陆梅,年芳.高等农业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23,44(03):99-103.
[3]郑瀚.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探索与研究[J].才智,2023,(20):24-27.
[4]李志果,周国华,刘玉革等.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下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3,50(02):206-208.
[5]刘海燕,杨秀敏,郝琳等.新农科背景下化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为例[J].大学化学,2022,37(08):2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