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等新背景下,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成为了更贴近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入生动活泼的话题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增强学习效果。但是,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仍然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问题对策
议题式教学能够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学科素养。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议题式教学还能促进民主意识和塑造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面临着议题选择、情境设置、设题困难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探索和创新议题式教学的方法和路径,以更好地发挥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 基于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精心挑选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科特点相关的教学材料,可以直观呈现学习内容的内涵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对其理解和把握。这些材料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启发学生对其的深入思考和探讨。选取规范教学材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生导向。同时,选用规范的教学材料能够使政治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坚持党的领导》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为起点,逐步渗透议题式教学,强调这些价值观与党的领导密切相关。接着,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阐述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和现实案例,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特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党的领导如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党内民主、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党的领导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传播。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
二、 基于议题式教学议题设置问题的解决措施
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促进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基于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课堂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评价和思考,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例如,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重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基于课堂讨论分析法治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案例,让学生理解价值观对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国法治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加深他们对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基于议题式教学探究时间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展开和深化学生的学习。在时间安排上,需考虑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接受能力,避免时间过于紧凑或拖延,保持教学节奏的平稳和连贯。讨论环节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需要为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留出合适的时间,采用分组、小组等形式,根据讨论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调整时间长短。同时,案例分析也至关重要,需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分析案例、探讨问题、提出见解,并进行深入思考。另外,应设置预留和调整空间,以应对意外情况或学生学习进度的变化,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最后,在课堂结束前要留出时间进行及时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可提高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例如,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教学中,在引入阶段,教师用2分钟简要介绍今日课程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思考。用3分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或理论概念,为后续讨论做准备。在讨论环节,预留20分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当日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看法。针对具体案例展开分析,花费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最后用10分钟,对当日课程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出课外阅读或思考题,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视野,加深对议题的理解。这种时间安排能够有效平衡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参与、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质量。
四、基于议题式教学综合运用评价注重导向性
通过高质量的议题式教学,学生可以提高思政学习能力,以及提升思想表达的清晰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有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提高高中思政议题式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思维发展、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和动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竹玉.“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3,(24):18-20.
[2]沈华.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运用策略[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二十四).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2022:2.DOI:10.26914/c.cnkihy.2022.092013.
[3]汪秀琦.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运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0.DOI:10.27778/d.cnki.gqhzy.2020.0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