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初衔接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探索

吴艳珍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4年51期
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 350108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小初衔接视域下,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其教学实践与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初衔接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策略,以期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初衔接;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小初衔接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初衔接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字词句的识记、文言文的初步阅读等,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交流。这种跨越式的要求使得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文言文学习的节奏。另一方面,由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小初衔接阶段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此外,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缺乏系统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小初衔接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缺乏实践应用:文言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3. 文化背景知识不足:文言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然而,许多学生对文言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难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

三、小初衔接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 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初衔接阶段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同伴们共同探讨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其次,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并邀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情景模拟也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古代场景、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文言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内涵,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情景模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知识。除了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言文的音韵、字形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音和书写规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

2. 加强实践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并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文言文朗读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言文篇章进行朗读准备。比赛时,学生们可以逐一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则作为观众进行聆听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还能够在倾听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文言文的形式写一篇日记或故事,让他们尝试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文言文写日记、写信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应用文言文。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运用文言文。

3. 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价值。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讲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挖掘文言文的深层内涵和独特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从而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深层意义。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解析文言文的词句、结构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中的智慧与启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除了课本上的文言文篇目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历史文化书籍,如《中国历史故事集》、《唐诗三百首》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四、结论

小初衔接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应用,拓展文化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活动,努力掌握文言文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臻. 基于小初衔接的文言文核心知识教学——以小学高年级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 24 (05): 49-51.

[2]邢元元. 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小初衔接教学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21. DOI:10.27292/d.cnki.gsxfu.2021.0012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