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学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及其融入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并寻求有效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方法。首先,文章详细剖析了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多重表现,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佐证。其次,针对教育实践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讨论了包括教学情境的精心设计、教师角色的转型、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环节。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用的操作指南,推动数学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价值;渗透方法;教学实践;
一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1.1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数学文化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多维度的积极影响。它不仅为学生提供逻辑思维训练的平台,助力他们形成严密的思考习惯和问题分析能力,还促进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这些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数学文化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2培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学文化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这一教育途径使学生了解数学家们对问题的执着和热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同时,公正性、客观性和精确性等数学文化中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对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动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
二 数学文化的教育渗透方法
2.1教学情境的选择与设计
有效融入数学文化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情境,包含数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起源和演变。此外,引入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模仿效应。教学情境是教师营造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基础。情境设计需紧扣教学目标和学情,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供丰富信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
2.2 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教师在推广数学文化过程中肩负关键职责,既需扎实的数学专业素养,又需善于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在教学策略上,倡导多元化手段,例如研讨式教学、协同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主动求知与深度思考。教师应激发学生提问、发挥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索,以培育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例解读: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探究:杨辉三角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具备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中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搜集杨辉三角的历史资料,梳理杨辉三角的形成过程,发现一些杨辉三角的性质,并且能说出发现杨辉三角性质的一些方法。
【发现性质 探索路径】
【路径1】 “数阵”降维成“数列”
问题 有目的地观察杨辉三角,用笔圈一圈、连一连、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规律?这些圈(连)出的数字构成的数列或数阵有什么特点?将杨辉三角中的“三角”转化为哪个“形”就可以实现降维转化?这些数字规律的本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通过对相邻数字、同行数字、斜行数字等,进行圈(连),使之形成不同的数列,使三角“数阵”降维转化成“数列”,再研究这些数列的性质。
【路径2】 利用组合数背景,探索性质
问题 与杨辉三角联系最紧密的是二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即二项式定理,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如何根据组合数内在性质展开探究?
追问 你能为杨辉三角中的组合数寻找一个现实背景吗?
师生活动 学生发现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构成杨辉三角,教师补充“网格路径”背景。
追问 你能通过刚才的示范举例,梳理出一条探究性质的暗线吗?
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梳理探究路径:
设计意图 以教科书课后习题给出的性质为背景,寻找其与杨辉三角的联系,指明探究杨辉三角性质的组合数路径.虽然构造过程较为复杂,但更能体现借助组合数内在性质为暗线,在探索一些较难直观发现的性质时,具有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使发现的性质之间不再孤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3 校园文化与活动设计
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举办各类数学活动,将数学文化深入人心。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首先,举办数学节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数学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游戏、数学魔术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此外,数学节还可以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增进他们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共同感受数学的魅力。其次,举办数学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数学竞赛,如校际联赛、地区选拔赛等,让学生在竞技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竞赛也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数学教育改革,将数学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如增加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升了数学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2 实践建议
基于研究发现,建议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和实施数学教学时,更加注重数学文化的融入。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材编写者应在教材中融入更多数学文化元素,丰富学习体验。学校管理者应创造条件举办各类数学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校园数学学习环境。家长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数学文化推广,共同营造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
3.3 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首先,扩大研究样本,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以获得更具普遍性的结论。其次,探索更多种类的数学文化渗透方法,如利用数字媒体和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此外,未来研究还应关注数学文化渗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和量化这种影响。这些研究将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