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实施路径

董国林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4年54期
兰州成功学校 730101

摘要:当下社会发展迅速,外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与日俱增,社会中屡有发生由学生心理健康引发的负面事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必须重视起来。体育教育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心理正向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强化青少年精神意志。本文将从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团队性以及互动性出发,分析体育对心理教育的价值意义,探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身心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近些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体育教育的政策规定,其提到体育学习应当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塑造健全三观、锻炼精神意志,这些无不表现出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的重要价值。从学科划分上看,体育与心理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其内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当下,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和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二者有效融合方面的创新策略更是少之又少,不仅无法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需求,又阻碍了教育事业改革与进步。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做出新的尝试,在高效的体育锻炼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抗打击能力,助力学生勇于和挫折斗争,为实现自我价值努力奋斗。

一、增强体育运动趣味性,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当前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下学生身体逐渐疲惫,大脑昏昏沉沉状态下不仅不利于知识理解,还会消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长期缺乏运动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打瞌睡、做事拖拉效率低等问题。对此,学校可以通过体育学习适当让学生放松一下,恢复精神。体育运动有趣轻松,可以带动学生离开座位,活动身体,有助于改善学生心肺功能,增强学生免疫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体育教师应当增强活动项目的趣味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与愉悦,减轻大脑的疲惫感,全面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经过一段时间课堂学习后,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趣味运动会,设置单人跳绳、匍匐障碍前进等个人项目和接力跑、三人四足等团队项目。在个人赛中学生能够挑战自我,迸发出拼搏意志;在团队赛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强化合作意识与集体责任感。最终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抛去一身疲惫,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接下来的学习。

二、增强体育运动团队性,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当下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出,部分青少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少与家人朋友同学交流,单打独斗并不能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滋生出负面情绪与异常心理。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互帮互助让学生不断进步,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壮、更加积极。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篮球比赛,学生根据已学的篮球知识去理解比赛环节,感受到两个团队间的默契配合,感受到球员们争分夺秒的拼搏,大大刺激到学生对“团队”“胜利”这些概念的认知,鼓励学生保持勇敢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打一场篮球比赛,学生们在比赛活动中将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展现出来,团队成员间全力以赴、相互配合,全身心感受运动的过程,感受运动的快乐。面对结果,赢的团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输的团队也收获到同伴扶持与鼓励,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促使学生明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也可以真诚的帮助别人,彼此间共同成长,未来更好的适应环境,成就自我。

三、增强体育运动互动性,提升学生交际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一些心理异常的青少年在人际交流与交往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间、师生间互动交流情况,洞察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绪变化,敏锐发现问题并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疏散心结,释放压力。在体育锻炼时,学生间会互相分享战术、交流情感,有效的互动大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篮球运动项目开展时,场下的学生可以通过呐喊口号去激励场上的球员们,在一声一声加油中激励场上学生爆发出强大力量。在篮球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围坐一圈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分享一下自己打球的经验与心得,相互鼓励和庆祝,促使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应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多加注意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纾解内心烦闷,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避免青少年心理异常情况发生,将正能量铺满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上。

参考文献

[1]王卫逸.探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作用[J].体育视野,2023,(21):113-115.

[2]周姣,朱冬华.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1):146-1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