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尹成剑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4年58期
西林县民族初级中学 533599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家庭教学中,不仅要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对于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调整不良心理,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优化智育与心理教育的双重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维护学习信心,从而充分体现数学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个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广阔的舞台。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思维缜密的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为学生营造积极、乐观、自信的学习环境。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他们不仅能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还能培养毅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研究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一、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德育基本任务的落实。道德修养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来影响和鼓励学生成长。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塑造、改变、发展学生。初中生正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但由于缺乏理性思维和科学认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只靠老师说教,很难触及学生的心,而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更符合学生认知和成长的规律,更能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心理教育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首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氛围。在知识讲解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如何处理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压力。比如在学习《绝对值》学习中,会涉及到一个概念的学习,这个概念就是相反数。在学习相反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在数轴上展示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相反数的意义。老师在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提出“在数轴中两个相反数相加的最终结果就是0,同理如果学生他比较聪明,但是不勤奋的话,他的成就也将会是0”。通过这种心理疏导让学生知道真正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即使在努力过后没有成功,也不要气馁,鼓励学生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成功做准备。

(二)利用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并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为例展开论述。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个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答案。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毅力。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如在面对学习压力和困惑时倡导积极的情绪调节。在小组作业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有效地沟通和合作。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建立自信。

(三)教学评价中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初中教学评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评价环节中,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注重对学生的选拔。新课程改革后,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学生面临着进步和成就的双重压力,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相应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建设,对学生有良好的激励作用。比如在平时的作业评价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用不同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比如“你很优秀”、“今天的作业很棒”或者“别灰心,老师看好你”,这些话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信心。比如在学习完《勾股定理》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单元的测试,并对测试进行成绩的评判。并在学生的卷面中进行鼓励,比如恰好有学到考到了59分,距离及格只差1分,那么老师就可以在卷面中打出59+1分,并且在试卷中标明“这一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下次要努力还给老师哦”。而考试成绩下来后,不要在班上公布考试成绩,避免学生之间的攀比,对于那些成绩较低的学生最好进行鼓励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学生能够更加冷静和自信地处理。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葛行燕.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浅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21.

[2]刘彩霞.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20(11):22-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