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校社协同育人护航青少年成长

严华亮
  
创新教育媒体号
2024年64期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社区教育中心

摘要:本文探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基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通过建立覆盖全镇的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保障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项目的实施背景、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旨在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青少年成长;家庭教育

引言: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落实这一理念,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推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通过系统的方案实施,力图构建一个覆盖全镇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旨在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其核心在于通过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家校社会合作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青少年系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社会则为青少年提供了广泛的实践机会。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正是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1]。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措施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一个系统、有效的教育合作机制。

第一,在指导思想方面,该计划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构建覆盖城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保障体系,完善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这个思想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第二,在工作目标方面,方案明确提出三大目标:一是建立覆盖全镇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保障体系,提高亲子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服务质量;二是完善家校协同教育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新机制;三是引导家长塑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产生减负共识,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为实现这些目标,方案在主要任务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一方面,在健全体系方面,方案提出成立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上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确保家校社会共育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设立协同育人项目工作小组,由小学、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协调工作[2]。

第三,在明确学校主导作用方面,方案强调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促进区域内社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学校需积极支持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管理工作以及学生课业负担等进行监督。

第四,在夯实家庭基础作用方面,方案提出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培养。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辅导氛围。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提供“一家一案,一生一案”的个性化帮扶措施,让他们不因各种困难而掉队。

第五,在强化社会支持作用方面,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如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联动推进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让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宣讲力度,提升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各类社会机构需整合资源,认定村居、敬老院、医院、图书馆等作为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3]。

第六,在发挥特色引领作用方面,方案提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特色活动,如每年五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月”,小学、幼儿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等活动。创新家校沟通活动形式,通过“三长见面会”“校长会客厅”等活动,密切家校联系,保证家长意见得到充分听取。并加强典型特色活动的评价,每年选择典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产生案例指南推广的优秀经验。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得到了全面构建,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科学育儿的新风尚。其二,学校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效沟通,共同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其三,社会支持作用得到了强化,各相关部门、村居、关工委和社区教育中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四,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形式,增强了家校互动[4]。

结语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共同承担起教育和保护青少年的责任,不仅能够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水平,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的新期盼新需求,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值得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沈胜林, 肖西. 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推进路径[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 39 (03): 110-115.

[2]张丽颖. 市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 辽宁教育, 2024, (12): 40-42.

[3]唐潇.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J]. 湖北招生考试, 2024, (03): 61-64.

[4]黄平平. 家校社协同育人导向下落实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 2024, 13 (03): 14-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