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与积淀的优秀文化,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是确保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支撑力量,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在新时代、新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实践中有着其必要性与迫切性所在,更有着其突出的多维价值及其意义。本文便选择学生、教师、学校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多个不同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细致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之根。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当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融合进教育实践之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教育,将有助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强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积极学习、努力探索,寻求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中,我自身获益匪浅,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范围得以开阔,见识也更加宽广,也从中清晰、明了地意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于教育实践之中所具有的突出价值。以下,我仅结合个人理解与感悟将其归纳、呈现如下。
一、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将学生视作学习主体,对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将从中汲取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讲,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接触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其的认知与理解
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信很多学生对其较为茫然。具体来讲,即学生不知道哪些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其起源、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学生自身的文化基因较为浅显,缺乏根基。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以不同的形式、途径接触与了解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对其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这对于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其文化学识与见识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与作用。
以京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讲,当代学生很多对其较为陌生,缺乏对我国这一国粹应有的了解。但将京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引进到学校,融入到课堂、学校活动等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加立体地了解京剧,知道其别称,了解其起源与发展的过程,知道京剧的经典代表曲目,能分清楚京剧的主要流派以及主要艺术特点。对京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得愈加深刻,学生越能感知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又如,剪纸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其实剪纸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组成,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蕴含着吉祥与希望的美好期冀,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剪纸文化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像北方剪纸粗犷、豪迈,南方剪纸俊秀、灵巧,各有自己的风格与艺术特色。学生对剪纸文化了解得愈多,其更能体会到民间的智慧与人民群众的伟大之处。可以说,在接触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所积累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会愈加丰富、深刻,有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文化品味的提升。
(二)促使学生形成民族自豪与家国情怀,塑造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只有认可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青少年学生才能形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强烈信念与使命感,也才能更加努力、认真的学习,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充分感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浩瀚无边,也才能充分感知其文化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得他们以“身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为荣,使得他们形成浓厚而坚定的民族自豪感与真挚、赤城的家国情怀,这些都将推动学生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形成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对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讲意义重大,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力量。
二、对学校长远发展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实践,之于教师、之于学校来讲也有着突出的作用与影响。以下,我仅结合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有助于形成特色学校名片,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与竞争力
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推广与融入,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也有着突出的价值与作用。主要表现为,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特色教育名片将得以形成,而这将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与实际竞争力。
例如,有的学校注重对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其会依据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创编有关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会纳入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特色课程,学生在特色课程之中将系统接触到书法相关知识。此外,学校还会组织与书法相关的各类校内比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积极练习书法的热情与兴趣。就这样,学生积累的书法相关知识日渐丰富、雄厚,学校有关书法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都使得学校自身的办学品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书法课程也成为了该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张特有名片,为提升该校的竞争力,推动学校的长远化发展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二)推动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专注于自身所执教的学科,困囿于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这对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来讲也有着消极的负面作用。但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群体也将跳脱出以往的桎梏,打开通向外界世界的“大门”,接触与了解之前知之甚少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尝试着在理解之后将其巧妙融合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以清楚、简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其实也在不断的更新着自身的教育理念,调整与优化着自身的教育行为及其做法,这对于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其锻炼与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与能力来讲也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作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其得以发展,也将直接反哺于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赋予学校发展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发展的价值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甚至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来讲实在是一种不可磨灭的遗憾。但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面向学生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将被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所知道、理解与掌握。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希望。青少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将有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强的生命力,将其从濒临灭绝的尴尬处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得其能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发展。
例如,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其如同一颗颗珍珠,点缀与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快,很多传统节日对人们来讲失去了欢度的价值与意义。像“二月二”“腊八节”等等。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及其风俗。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将立体、多维地接触这些之前并未深入了解、感知与体验过的传统节日,而学习与体验的过程,其实质上也是学生积极将其转化为自身实实在在的行为与举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用传统的方式去欢度这些具有传统色彩的节日。这其实便是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弘扬、传承与发展。
四、结束语
当前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范围,青少年学生缺乏辨别意识与分辨能力,极容易被其所影响,而感知不到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从不同的途径,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自身来讲,将有助于启迪其文化视野、塑造其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荣;对于整个社会与民族来讲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促进意义。因此,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巧妙而科学地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以让学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侯力丹,刘洪彩.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人民论坛,2018(3):134-135.
[2]孟青,杨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2018(5):136-140.
[3]赵万东.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8(2):43-44.
[4]张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理论、实践与路径[J].消费导刊,2018(9):105-105.
本文系云霄县2022年度中学县级课题《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XZXKT202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