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与对策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当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包括与学生生活脱节、学生读图能力不足和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等。接着,探讨了教师和学生在衔接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改进方法,如教师需关注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需改变学习方法、主动衔接等。最后,强调了教育部门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提出应制定统一教学大纲、推广教学经验等对策。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新课程改革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为初高中地理教育带来了变革与机遇,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要求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意义更加凸显,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
(一)初中地理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读图能力较差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联系较少。学生难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导致学习地理缺乏实际感受和应用意义。地理学科涉及大量地图和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然而,很多初中学生在读图方面存在困难,包括理解图表内容、提取信息和解读地理现象等方面的能力不足。
(二)高中地理抽象程度高、学习难度大
相比于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的内容更加抽象和理论化。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以理解和应用高中地理知识。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时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学习难度较大。
(三)教师不重视衔接教学
部分地理教师可能缺乏对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导致在衔接过程中无法有效指导学生。他们可能仅关注自己当前教学层次的内容,忽视了初高中内容间的衔接关系。教学计划的制定可能过于紧张,教师在时间和课程安排上面临较大压力。这可能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准备和规划,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不同学段间的教师很少有机会进行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分享与交流。这使得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和经验积累。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对策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注点已经开始转向学生,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以改进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调研和评估,了解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掌握情况和困难点,以及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期望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细致入微的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案例研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获取地理数据、进行地理分析和展现结果,提高对地理概念和现象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项目研究,通过合作讨论和团队合作,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初中《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和高中《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为例,设计以下衔接教学活动:使用视频资源展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交通网络和发展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和讨论,了解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关系,从而引发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思考。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项目,调研不同交通方式(如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应用与发展,并分析交通运输对该区域经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与区域发展的关联。学生通过合作研究与分享结果,加深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背景,学生扮演规划师的角色,分析不同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最佳交通规划方案,提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通过以上衔接教学活动,初中与高中的地理课程内容得以衔接。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源展示、小组合作和模拟分析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渐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间的连贯性,并发展相关的学科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学生要改变学习方法,做到主动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要求学生主动改变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和主导地理知识的衔接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衔接和知识的延续。学生应重视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确保初中地理知识的扎实基础。只有建立牢固的初中地理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中地理的内容。加强对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通过学习图表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积极参与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地理现象,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主动寻找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点和联系,将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内容进行串联。通过对地理概念的延伸和应用,学生能够建立初高中之间的逻辑桥梁,促进知识的有机衔接。
(三)教育部门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教育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阐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的衔接关系,由此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组织初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研修活动,加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衔接策略、评估方式等,以提高教师对地理教育的专业素养。通过教研活动、研讨会等形式,推广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不同学校和地区之间的经验互通,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提供借鉴。建立初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供教师上传和下载教学资料、案例研究、教学活动等。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便利和支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跨界合作,使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共同参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工作。通过跨学科合作,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题。
结束语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当前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衔接过程中宜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教师须关注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需改变学习方法、主动衔接等。教育部门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应制定统一教学大纲、推广教学经验等对策提供支持。通过共同努力,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推向深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未来,在教育者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地理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利亚.针对实际,做好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贵州教育,2005(09):32.33.
[2]罗会知.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的研究[J].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库论文,2008.
[3]李琪雇中学地理教育中加强学科渗透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