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研究

——以银行综合技能大赛为例

刘香菱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15期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内江市 641199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发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文章以技能大赛为基础,通过在比赛全流程环节中遇到的困境,以课程改革为手段,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证书通过率及就业率为目标,寻找“岗课赛证”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改革;银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柜员的出现,银行业对员工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银行金融业务基础知识、金融业务法律基础、金融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诞生的金融科技业务如:数字人民币、大数据金融、AI金融区块链金融等具备相应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这些业务在今年均新加入了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成为了比赛中最为核心、占分最高的部分;现阶段开展的银行技能竞赛,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日常学习的知识来进行熟练操作,发挥出不同情景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日常教学内容应当将比赛项目与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知识点与实践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实践操作能力,真正体现出以赛促教的积极意义。

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赛事之一,是检验和评价各个高职院校教学成果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日常教学提供指导。银行技能竞赛严格遵守最新银行业务管理制度,根据银行日常开展经济业务的实际需要,来促进学生银行业务技能提升。本研究从以赛促教出发,以“岗课赛证”融合为手段,探讨从备赛到比赛到后期考证全流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希望实现高职院校银行技能竞赛和日常教学的有效结合,以赛点促学点,倒逼教学中的重点凸显,完善教学中知识点不足,促进比赛团队选拔机制和团队建设。

一、“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意义

在2021年10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被第一次提出。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发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1]。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岗课赛证”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但对“岗课赛证”如何实现一体化的研究有待完善。井新宇[2]认为“岗课赛证”融合形式上是产业、教育、竞赛和证书的融合,实质上是职业标准、教学内容、过程和质量评价的融合,实现了校企环境、文化等方面的互嵌与共享。刘云朋、邓小飞[3]指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将岗位、课程、大赛和证书的相关过程、标准、资源等要素进行整合、连接和贯通,实现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导课、以证验课,进而形成一种育人的新模式。

二、高职院校综合技能大赛中的困境

(一)课程与岗位脱节,未对接岗位新需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作为数字化技术改革的先驱,不断地在进行金融数字化升级。在今年银行综合技能大赛新增的“金融科技业务操作”赛项中,首次出现了大数据金融、数字人民币、区块链金融等板块,考查选手基于网络数据进行金融采集、数据导入和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可视化、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等应用能力;对数字人民币生成、数字人民币发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发以及数字人民币支付等相关业务操作的能力;开展链设计与链应用的实操能力等。无一不体现了现实银行业务中对岗位能力由传统的业务办理向前端的数据收集、后端的数字化分析、反洗钱、链设计的转变。而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差距十分明显,对于数字化内容板块涉猎非常少。专业实训课中包含数字化内容的课程占比较低,并且受软件资源价格昂贵以及硬件设备设施陈旧的限制,许多数字化应用软件也无法加入实训内容,更难以达到现代银行业对人才数字化应用能力需求。

(二)技能大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不足

技能大赛犹如一块检验各高职院校教学成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金石,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每年度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以其为标准改革现有教学内容和结构中的不合理的部分,并加以更新和完善。但由于技能大赛作为选拔性的比赛,其比赛内容比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明显超出一大截,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并不能掌握和消化比赛难度较大的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教师融入课堂的比赛内容就越来越少,遇到相关内容经常掠过,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根植比赛内容,学生没有形成能应对技能大赛的完整知识体系。

(三)比赛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比赛的选拔机制通常以学生日常表现和教师对学生的偏好为主要标准,但是这种选拔方式往往过于片面和单一,忽视了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是否自愿参加比赛、是否在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比赛竞争下仍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和抗压能力等。所以在以往备赛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学生由于信心不足、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等原因退出比赛;到正式比赛环节出现一遇到计算量大、难度高、不会做的题学生就开始紧张,影响后续比赛的发挥,导致比赛结果不理想,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考证能动性不足

学生对于银行基础理论类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玩手机、打游戏,导致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对于实操部分的学习一开始会兴趣高昂,但又往往没有坚持下去的精神,虎头蛇尾,但银行金融技能的学习就是一个通过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的过程。在银行业务系统模拟实训过程中,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往往理不清业务操作的基本原理、正确流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经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遇题一做就错,导致丧失学习兴趣,效果自然不理想。针对银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以及“1+X”职业技能证书,其考查的范围与考查标准与教学考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项证书的内容往往需要好几门课知识的衔接,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知识点零散、容易忘记,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融会贯通,导致考证的通过率相对较低,进而对考证缺乏兴趣。

三、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路径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大数字化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1、课程教学内容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为不断跟进岗位最新需求,教师应当定期到校企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中了解企业对岗位在知识体系、技术技能、职业标准等方面最新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关专业数字化课程的搭建以及教学内容的重构,如引入PYTHON财务数据基础的课程、将以前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改革为统计与数据分析课程,加大数字化融入课程的力度,提升数据分析在课程中的占比;课程负责人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企业案例来引导学生解决岗位中的实际问题。

2、针对岗位技能需求,除了利用校内现有的资源和设备,还可以与校外对口单位合作,学生到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等实践方式,让学生熟悉行业最新的岗位业务操作技能,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能初步掌握如:智能机器人柜员、存取款一体机等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在课程考核中引入企业导师评价机制,通过企业导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推广的良好经验进行点评和分析,推动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教学成效,增强对岗位需求的认知与技能能力的匹配。

(二)完善比赛人才选拔机制,引入第三方平台考核

1、比赛人才选拔中加入SWOT分析因素

教师、同学、参赛学生自身第一轮首先针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方面对参赛学生进行SWOT分析,找出参赛学生的参加比赛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采取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结合的SO战略方案,找出相对适合参加比赛的学生,提高比赛获奖的可能性。

2、引入企业、第三方平台选拔比赛人才

选拔第二轮引入银行业相关企业日常操作培训中的操作系统,对接比赛岗位以及知识技能需求,请第三方企业进行系统内容和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增设必要的比赛流程内容,以完全的比赛形式考察参赛学生的知识及技术技能,在比赛过程中请企业导师与第三方平台的人员加入比赛考察过程,针对学生在心理素质、抗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最终系统考核成绩认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择出参赛学生。

(三)结合课程整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和内容,将技能竞赛模块深度融入教学

1、针对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内容和能力要求,对现有与银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按照等级类别、专业方向、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考核的重点内容,将其对应到财会类专业相应的课程内容上,适当增加证书重点内容部分,以相关企业实际案例为引,在解决案例问题中融合竞赛要求、证书重点、课程目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管理会计、财务共享、大数据与财务分析、智能估值等均对应涉及银行业岗位需求的相关课程,其考查主要采用可视化业务操作流程,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流程,分解业务操作各板块对应到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实操中提升学习兴趣,强化考证意识,促进学生考证的兴趣和通过率,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分析最新银行综合技能大赛赛项规程,根据不同模块的竞赛内容以及能力考查要求,将各模块结构、内容重构后进行项目化改造,融入相应专业知识模块学习和技能培养中。银行综合技能大赛主要考察了4个板块内容:①“业务素养”板块考核选手对经济金融相关法律常识、风险识别等的掌握情况,可以有效融入经济法基础、风险管理等课程,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②“业务技能”赛项考核比赛选手对银行员工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传票数字录入、字符录入、手工点钞、货币防伪与鉴别四个单项,是根据银行柜台具体的项目任务,基于“银行操作平台”系统,模拟进行柜台员工实际业务操作,可对接基础会计、出纳业务的实训课程,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③“银行核心业务岗位操作”板块包括大堂经理、综合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四个岗位,考核选手对银行各岗业务处理流程及规范的掌握情况,主要考察客户引导与分流、营销转介,银行个人业务、公司业务,信贷客户分析、客户授信、业务受理,客户财务状况分析与研判、综合理财规划方案设计等,主要对应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内部审计、个人理财等课程,在相关课程中以实际银行业务中发生案例为基础延伸出比赛内容,丰富学生知识体系。④“金融科技业务操作”模块的赛项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工作岗位设计竞赛任务,针对每个模块参赛选手需要分别担任团队不同角色,在比赛现场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位选手对应的角色,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主要考核参赛选手对数字人民币、大数据金融、AI金融、云金融、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等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主要与PYTHON与财务基础、统计与数据分析两门课程进行融合,提升学生数字化信息的认知程度与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解决数字信息化问题的能力,促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课程内容、专业能力与数字化融通的程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加大对教师“岗课赛证”融合的评价力度

教师是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保证在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落实“岗课赛证”融合,高职院校应在教学管理中加入“岗课赛证”融合的评价体系,以技能大赛为基础对教师“岗课赛证”融合成果定期进行考核,促进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案例选择、实训能力培养环节进行改革、完善。定期修订课程标准,以促进财会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测评,既考查专业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又考核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推进“岗课赛证”融合的路径研究,以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检验知识,不断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业务实操能力,满足岗位技能需求,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2-12-01].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2]井新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16-20.

[3]刘云朋,邓小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2(12):72-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